移动时代需要应用程序重构
2938
2016-05-31 19:04
文章摘要: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桌面虚拟化往往不理想。随着应用程序重构技术的出现,你可以交付工作者需要的Windows程序的移动版本。
如今很少有终端用户计算技术被应用程序重构烦扰,程序重构将桌面虚拟化软件作为后端,为工作者提供移动版本的Windows程序。
我参加的三次会议中——Citrix Synergy、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桌面虚拟化往往不理想。随着应用程序重构技术的出现,你可以交付工作者需要的Windows程序的移动版本。
如今很少有终端用户计算技术被应用程序重构烦扰,程序重构将桌面虚拟化软件作为后端,为工作者提供移动版本的Windows程序。
我参加的三次会议中——Citrix Synergy、BriForum London和BriForum Denver,人们频繁地谈到参会的应用程序重构供应商。我之前写过关于这项技术的文章,如果你不熟悉,我为你介绍一下。应用程序重构技术就是将键盘、鼠标、显示屏操控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界面,改变成一个手机移动应用。
越来越多的工作者使用手机保证工作效率,远离体力劳动的桌面或笔记本电脑。但是交付完整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虚拟桌面常常并不理想,因为这种形式与桌面界面不兼容。
应用重构并非让IT商家在用户移动设备中使用已经完成重构Windows程序交付的桌面虚拟化资源,甚至导向网站。企业可以使用桌面虚拟化的产品——比如Citrix XenApp、XenDesktop、VMware Horizon View或微软远程桌面会话主机作为应用程序重构的后端,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项技术由95%桌面虚拟化技术和5%的移动技术构成。
应用重构是如何进化的
我可以诚实地说,16年来我一直在盼望应用程序重构技术走向成熟。我知道你在想什么:iPhone直到2007年才出来。但有iPhone之前,PalmPilots、Handsprings和很多其它产品已经出现,我们称之为个人掌上电脑(PDA) 。
大约在同一时间(1999 - 2000),思杰发布了一个叫做Vertigo的项目, 它开创了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使界面与工作者使用的操作系统相匹配。这款产品没有成功,因为2000年PDA的连通性选项非常有限。有限的连通性和动力不足的设备与Windows程序重构项目相比,Vertigo从未获得立足点。
一方面,今时不同往日。我们拥有想要的所有宽带,廉价的数据计划和非常强大的手机。另一方面,我们仍然使用Windows应用程序。见鬼,我们可能仍然在使用相同的Windows应用程序。正是这个原因,我认为应用重构应该得到重视。
StarMobile、Reddo Mobility、PowWow和Capriza这些供应商可以放在一起说明。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将以桌面为导向的网站转换成一个更加适合移动设备的界面。其它情况下,他们同样使用我们依赖的远程桌面协议,为桌面虚拟化或HTML设计图形元素,用一种合理的方式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呈现它们。
例如,PowWow提取信息需要从微软的远程桌面协议拖出远程应用程序。StarMobile使用Windows 2008远程桌面会话主机服务器,要在移动界面运行Windows应用程序。Reddo Mobility可以安装到虚拟桌面或物理桌面,但其主要用例是VDI——要获取Windows应用程序信息。
为什么采用重构应用程序
无论这些供应商怎么折腾,我们终于有合适的技术和时间允许我们将Windows应用程序交付于本地移动设备。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将完整的虚拟桌面交付于移动设备更好的替代方案,不是为了显示Windows应用程序。
我们曾试图接纳移动设备,同时计划着Windows应用程序策略。许多公司在选择用哪个平台来开发应用程序时陷入两难境地,Windows 、iOS、Android、HTML5——它们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在工作者的移动设备上提供重构遗留应用程序可以弥补差距,让你有时间做下一步打算。
移动版应用程序不能满足要求时,重构技术也可以伸出援手。我经常听到应用重构企业成功地将Salesforce的导向网站转换成移动版,虽然已经有一个移动应用程序。尽管具备完善的功能,移动程序总会设计成通用的形式。一些用户想做非常具体的东西,并且选择一种便捷的方式,所以他们选择应用重构来帮助他们。
仔细观察用户难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程序,也要好好了解用户希望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程序。使用现有的桌面虚拟化环境结合应用重构,可以提供你一直期待的移动用户体验。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