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云服务2015年收入占比首超10% 解剖收入结构能看到些啥?
4227
2016-05-31 19:12
文章摘要: 欧洲时间1月22日,SAP公布了截止2015年12月31日的全年收入,以及2015年第四季度的收入。SAP在收入结构上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解剖收入组成看SAP转型路径与市场需求,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收入结构与组成
先说2015年第四季度,总收入63.46亿欧元,同比增长16%。其中,云服务收入6.3亿欧元,同比增长8
欧洲时间1月22日,SAP公布了截止2015年12月31日的全年收入,以及2015年第四季度的收入。SAP在收入结构上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解剖收入组成看SAP转型路径与市场需求,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收入结构与组成
先说2015年第四季度,总收入63.46亿欧元,同比增长16%。其中,云服务收入6.3亿欧元,同比增长81%;软件收入中,许可证收入达到了21.5亿欧元,同比增长15%;软件支持服务26亿欧元,同比增长11%。
2015全年总收入208亿欧元,同比增长17%。其中,云服务收入22.29亿欧元,同比增长103%;占整体全年收入达到11%,首超10%。软件许可收入48.4亿欧元,同比增长10%;软件支持服务149.3亿欧元,同比增长13%。
收入的类别与区域分析
1类别之软件部分
主要利益于推出S4/Hana,在2015年全球达到2700个企业用户。看到这儿,醋哥在这儿有个小感叹,每次转型SAP都通够通过业务软件的升级,成功渡过。早期是2000年左右,从R3到ECC阶段,这次是ECC升级到S4/Hana。
因为不久前Oracle也刚发了最新2016年第二季财报,与SAP第四季财报作一个对比。
Oracle的软件许可收入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18%;软件升级与支持服务46.83亿美元,同比下降2%。而SAP的许可收放到达21.5亿欧元(合23.1亿美元),支持收入26亿欧元(合28亿美元)。从对比中可以看到,业务软件应该变化不大,但Oracle的数据库产品遭受了极大挑战。
很久之前的一篇文章,醋哥就说Oracle的数据库将有大的挑战,现在看来真是这样了。在未来大数据市场前途不知如何呢。就先有了一件更让Oraclce担心的是,SAP的ECC升级到S4,只支持Hana,不知道未来还会如何。
2类别之云服务部分
SAP的云服务收入6.3亿欧元,换算成美元是6.78亿美元。已经超过oracle2016年第二季财报中云服务的4.8亿美元。
那么SAP云服务增长主要在那儿呢。
人力资源Successfactor,得到了较大增长,而且最大的增长收入竟然是在美国。不知Oracle与workday这样的企业有何感想。其实对于workday,这样传统架构的人力资源,也并没有多少优势,尤其是企业加速整合系统的时侯。
在企业B2B电子采购平台Ariba,交易超过了7400亿;在商务差旅、费用报销和对公支付管理的Concur服务中,约有320万用户使用这样的服务。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平台Fieldglass大约提供了190万名外部人力工人的管理。
特别一提的是在第四季度,Concur收入达到1.62亿美元,其中3900万美元是新增订阅用户,占整个云收入的25%。
3类别之区域收入
EMEA区域,云与软件合计增长11%,其中云计算增长53%。软件收入方面,德国与俄罗斯的增长是超过两位数。
北美区域, 云与软件合计增长27%。云服务增长89%。尤其是美国,云与软件都得到大幅增长。
APJ亚太和日本,云与软件合计增长18%。其中,软件超过2位数增长的是奥大利亚与印度;云在亚太和日本增长了55%。在三季报时提到云服务增长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在此次第四季报时没有提到具体的区域。
结合这些数据,再从云服务整体收入增长达81%看,在北美成熟地区收入占了大块头,在EMEA和APJ区域的云服务收入比例非常小。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
1、云服务应用最成熟的区域仍然是美国,APJ与EMEA区域还是小区域,潜力非常大。
2、即使是在美国,企业采购云服务的主要作用仍然集中在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上。无论是电子采购Abria,人才外包管理Fieldglass,还是差旅服务的Concur,在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长以及占云服务收入比率超过25%。
其实,在中国也是同样的,各类共享服务与费用控制软件也是卖的最好的,然后就是提高效率的产品。所以,从事企业级云服务,大规模的战斗还没有开始。精彩还在未来,祝大家好运。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