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之路
3170
2016-05-31 19:44
文章摘要:   “中国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之路   加速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目前,政府与企业都在加速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扩展应用,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带来了对传统制造业渠道模式、


 



 “中国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之路


  加速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目前,政府与企业都在加速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扩展应用,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带来了对传统制造业渠道模式、营销模式及生产模式的巨大冲击,有效延伸了制造业渠道,拉近了制造业与用户的距离,基于用户需求、体验出发的产品功能与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缩短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的研发周期,提高了企业设计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处于生产线上的数控装备比重达30%,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4%。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


  当前,中国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传统工业化思维依然盛行。 多数传统制造企业并未快速适应这种变化,仍然奉行传统工业化思维,以技术与产品为中心,忽视了客户和服务的重要性,导致“互联网++”与“制造业”在融合过程中容易造成观念错位。


  二是部分核心技术缺失。 高端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传感器、制造业机器人、工业控制器、高端工业软件、制造业操作系统等大量关键核心技术仍严重受制于国外厂商,我国制造企业在开展创新应用模式时常常受到技术瓶颈约束。


  三是应用基础薄弱。 由于各方对信息互联互通、接入技术标准等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缺乏对标准规范、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知识经验等数字化能力要素进行全面集成和充分融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四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顶层参考框架,智能制造框架逐层逻辑递进关系尚不清晰,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也尚未统一。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互联网++制造业就是要用相对先进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创新,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促进其在效率、品质、管理、合作与营销等方面的升级。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研发、生产、组织与资源配置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就要通过变革企业生产与要素配置模式,建立知识分享机制和信任机制,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以达成满足各方利益、知识增值和价值创造的目标。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