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公司引擎:六大要素助推企业应用开发
4069
2016-05-31 16:42
文章摘要:乔布斯和他的iPhone,改变的不仅是智能手机行业,更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助推剂,消费型移动应用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企业也发现,使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企业级应用,既可以加强于用户的联系互动,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数字化的企业应用,从最早期的某个具体功能或交易的简单应用,到如今已经


       乔布斯和他的iPhone,改变的不仅是智能手机行业,更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助推剂,消费型移动应用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企业也发现,使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企业级应用,既可以加强于用户的联系互动,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数字化的企业应用,从最早期的某个具体功能或交易的简单应用,到如今已经能够作用于关键业务流程,重要性日益凸显。今后,企业还需要形成一套可靠的方法,来确保用户体验,并为员工完成工作提供必要的功能支持。埃森哲的研究显示,六大要素可以助力企业应用的开发。



  管理



  管理是最关键的部分,它为整个应用从设计到停用制定了指南、标准、政策及流程。强劲的管理是防止应用肆意扩散的关键。管理模式应明确指出如何把握应用程序关键方面,包括:



  ·确定负责审核应用开发请求,以及在公司内部协调这些请求的职能团队或者部门,避免重复开发或资源浪费。



  ·制定应用的开发方式指南(包括工具、技术、基础架构)及开发人员。



  ·确认应用在批准发布前必须经过的审核类型(如法务、品牌及安全)。



  ·描述应用面向内部用户发布的方式。



  ·细化应用更新流程的信息(从而满足业务需求,如与新的移动操作系统匹配或者兼容业务要求的新功能)。



  ·明确应用停用的时间及方式。



  强劲的管理不仅确保一致性及架构,而且在业务中通过为重复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提供支持,降低应用的开发与管理成本。



  应用开发与测试



  应用开发和管理之间有重叠的工作。但是本质上,应用开发重点在于为开发人员提供工具及他们开发过程中所需的方法。企业要为开发人员提供一套标准、跨平台工具,或者通用的API资源库、不同应用间能重复使用的对象、及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编码标准和用户界面指南。



  与管理模式相似,正式的应用开发政策、流程、工具能帮助企业降低与应用相关的成本,同时确保系列应用拥有一致的品质、功能及用户体验。



  安全



  确保数据和网络的安全是所有公司的重中之重。随着移动安全技术的不断演进,焦点不再是保护整台设备,而是转向对具体应用和数据的保护。这一转变对BYOD(自带设备)的情况尤其有用,因为机构更加关注企业应用和数据的安全而不是个人应用和数据的范畴。



  企业应用目录



  如果企业应用很难实际操作,员工就不可能从中获益。这就是企业应用目录的用武之地。企业应用目录的概念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如今随着企业开发的应用增多,增长势头强劲。



  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发布报告,预计到2018年,全球企业应用目录的使用量将增至3倍;而调研机构 Gartner预计,到2017年,25%的机构将会建有自己的企业应用目录。



  用户支持



  对于希望获得应用投资最大化的公司而言,让员工了解应用是否可用以及下载地址是重要的环节。所以,所有新应用的发布和更新都应配有相关的沟通,描述应用的功能,解释应用的价值,并在企业应用目录中添加该应用的链接。



  确保员工了解应用的使用方法同样重要,而培训或文档是关键。企业还应为进一步需要使用指导或者技术帮助的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有效的前期培训将尽量减少桌面服务接听电话的数量,间接影响为应用提供支持的服务部门的成本。



  所有企业,包括那些拥有呼叫中心支持的企业在内,应考虑开设自助服务渠道,如门户网站等,帮助员工实现远程功能(如远程擦除)、故障排除及自行解决问题。



  使用率指标



  当企业投入资源开发应用时,自然希望证实投资的价值。而证明投资回报,需要一套适用的指标。为了说明应用的价值,企业需要了解员工在安装应用后是否采用,他们是如何使用的,使用频率如何,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也许最为重要的是,要了解应用给员工的工作带来的影响。



  在应用内置入收集和编译相关数据的多种使用指标有两点好处:既能判断应用是否真的实用,又能明确未来更新中对功能的改善或添加。



  总之,六大要素的正式架构能帮助企业构建并维护高性价比、合理化的应用组合,助力企业提升已建立的内部品牌形象和质量标准,满足员工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期望,让员工工作更为高效。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