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移动信息化:不仅是设备的移动
3241
2016-06-04 18:55
文章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移动应用已经从消费类客户向企业级客户全面渗透,并且深入到企业业务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经营、内部控制还是战略决策,都在释放移动应用需求。企业IT应用建设正在向移动平台迁移,将现有IT系统延伸到移动终端上。以应用“碎片化”和使用时间“碎片化”的方式实现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随着



  经过多年的发展,移动应用已经从消费类客户向企业级客户全面渗透,并且深入到企业业务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经营、内部控制还是战略决策,都在释放移动应用需求。企业IT应用建设正在向移动平台迁移,将现有IT系统延伸到移动终端上。以应用“碎片化”和使用时间“碎片化”的方式实现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尤其是BYOD的流行,企业移动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从企业移动平台建设发展阶段来看,移动设备和应用在企业业务中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从当初狭窄的应用到如今的全面渗透,从早期的辅助作用到如今的举足轻重,从功能单一的设备到如今功能全面的智能设备,移动技术和设备已不再是边缘化的角色,而是演变为在移动时代提升企业业务价值的生产力工具。

  对此,IDC相关研究显示,企业向移动平台的转型为IT基础架构的前端和后端都会带来新变化,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整体上通盘考虑,重新构建移动基因,并且需要服务商开发具有企业和行业特征的专属、专有、专用的移动生产力工具,提供端到端的整合式管理服务解决方案。

  既然移动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企业移动信息化的演进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可能选择的是简单的功能手机、PDA,之后进入到企业移动应用,核心应用拓展到核心平台上,移动为业务创造价值;第二阶段,企业发现,所上的很多应用都是从终端的采购上,投入和运维的代价非常大,他们在考虑是否可以将这些应用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去做,于是尝试提取一些共性特征,比如说用户的特征,来构建统一平台;第三阶段,企业会更多体现出定制化的元素,移动在企业端不仅 仅是边缘化的角色。这时候,企业需要的是为他们的业务量身定制的移动终端和方案。这时候,企业就创造了他们的移动基因。


  就像上面所述,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快销企业,可口可乐的移动信息化,也不是一蹴而就,在发展移动信息化的过程中,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开始,业务代表用手机终端发短信,但短信有5%的丢失率,实际的使用中会有很多问题;之后,可口可乐部署了搭载Symbian系统的手机终端,在Symbian系统上进行开发SFA,然而, SFA不足以支持现在的快速发展,因为随着业务的发展,可口可乐需要移动方案中应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可扩展性和管理性,并且希望将这个项目迁移到Android平台。

  针对可口可乐的移动信息化需求,联想为其量身定制了整合式解决方案。包括原有系统到新系统的切换,在这个过程中,联想涉及到了软件、硬件以及服务方面的全方位考虑。该方案上线之后,可口可乐的业务代表,每天要做什么事情,都按照平板电脑给出的顺序执行,如拍照,查货,下单等等。而这个系统直接挂接到可口可乐美国的SAP数据库中,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实时传递到美国,产品的数据也是实时从后端数据库中取出。

  对此,可口可乐认为,利用联想提供的整合式移动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业代人员每天的在店时间和拜访成功率,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客户要求作出近乎实时的响应,而且由于销售信息的准确和实时的录入,使其后的分销、物流、支付等多个业务环节的效率一同提升。

  据称,利用整合式移动解决方案,可口可乐的销量获得了25%左右的提升。

  尽管移动信息化应用前景广阔,但中国企业在向移动信息化转型中仍存挑战。比如用户对于移动能带给它们的收益和回报还缺少足够的认知,并成为转型全面推广的主要阻力之一。对于服务商来说,需要加强移动应用定制化开发的能力,深入对行业应用的了解已迫在眉睫。即使是那些已经对行业用户非常里了解的服务商也非常有必要重新评估自己现有的认知和和服务能力是否足够应对企业移动的需求。

  其实,移动已经使客户已经移动信息化的需要发生了转变,而且客户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从整体上通盘考虑(例如客户更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为了适应这种移动时代客户信息化需求的变化,服务提供商必须提升端到端的服务能力和提供整合式管理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尤其是要满足客户具有行业特征的需求,这就要求服务提供商必须从移动的角度加深对客户行业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而不仅仅是向客户单纯提供移动设备。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