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深度研报
19552
2016-09-07 13:51
文章摘要:转载自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法大大 1.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但目前来说她的推广是有一定 难度的: (1)因为她是对存量市场结构的改造多于增量,因此必定会牵涉到既得 利益,会受到类似于政策等力量的阻碍,因此她的推广更像是一场革命。 (2)现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国内技术远落后于国外,还处于行业初始化 阶





转载自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法大大

1.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但目前来说她的推广是有一定 难度的:

(1)因为她是对存量市场结构的改造多于增量,因此必定会牵涉到既得 利益,会受到类似于政策等力量的阻碍,因此她的推广更像是一场革命。

(2)现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国内技术远落后于国外,还处于行业初始化 阶段。

(3)区块链需要使用的计算和储存资源太多,无法应对现在的交易规模。





2.区块链技术是天下为公的技术基础,其价值和重要性如下:

(1)可以说任何缺乏信任的领域,都有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在人类 的基因中存在的信任问题-人性中的猜疑、背叛和互不信任,长期以来并 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的区块链技术算是一个,因为区块链的 本质是信任的自动化,是可以孕育信任的土壤。

(2)区块链的潜力可以比拟 1983 年的 TCP/IP 协议(1973 年提出)---- 互联网建设基石,如果说互联网 TCP/IP 协议让人们进入了信息自由传递 的时代,那么区块链技术有望把人们带入信息的自由公证时代,也就是 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价值传输。区块链是信任创造的机器,信任是世界 上任何价值物转移、交易和储存的基础,缺乏信任,任何价值交换都无 法完成。完成价值转移和信用转移,而这恰好是互联网的短板。

(3)区块链可以提升互相信任的速度,减少建立信任的成本,因而提高 社会各项活动的效率。

(4)区块链对知识产权的确权功能可以焕发社会创造力,创造力是社会 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区块链技术短期可见的价值输出是降低运营成本。初始阶段,技术 提供者、运营商、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运营的综合体有望获利。

(6)区块链技术未来会推动更大范围的社会合作,重塑社会各个方面和 运作方式,甚至可能颠覆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

(7)未来有可能会从区块链技术中产生一个巨无霸公司,这个公司掌握 着大部分区块链的记账系统,是无国界的,其能力可以媲美于政府。


3、区块链与VR的不同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产品,虽然都是前沿技术,但区块链与 VR 不同,国内 VR 产品质量虽然不及国外,也会产生一些销量,但是技 术不一样,技术不成熟的话是没有客户购买的,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都 是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如支付、股权登记和交易、财产公证等,一点点 的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巨大损失。因此区块链的投资收获要等到技术成 熟稳定后,区块链创业公司短期内很难产生规模收入和利润。

我们判断在国内,区块链技术不会率先在正统的金融体系中应用,如证 券交易系统、银行内部交易系统,因为区块链技术成熟度尚且不够。我 们更倾向于,区块链技术会在公证类、P2P、股权登记等对技术和设备要 求相对较低、而蝴蝶效应较小的领域率先应用。

区块链投资短期可以通过炒作概念获利。根据 Gartner Hype Cycle,我 们可以悟出最重要的道理是,技术在成熟量产之前,资本市场会对其进 行炒作。如果该技术被认为将来是会产业落地,市场会对其进行多次的 炒作,炒作的程度和时间长度视不同的事件催化剂而定。如果能抓住技 术产业落地前期的炒作机会,收益也会是相当之高。

建议关注区块链相关概念股,如海立美达(联动优势,具有国有背景, 与 BlockStream 进行接触,料未来在支付等方面发力)、赢时胜、恒生 电子、卫士通(利用自身的加密技术优势来进行区块链技术研究)、飞 天诚信、广电运通、御银股份。







一、区块链技术分析







(一)比特币与区块链







1、含着区块链诞生的比特币

2008 年,一个以“中本聪”为名义的人/组织发表论文描述了对数字货币的新设想,而其底层原理就是区块链技术。 2009 年 1 月 3 日,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中本聪挖到第一枚比特币。比特币没有实物,在互 联网去中心化的 P2P 网络中运行,以区块链的形式,保存在公开的分布式数据库中。

究竟是该人/组织先发明区块链技术原理,然后以比特币的形式体现出来,还是人们后来从比特币中发现区块链技术 模式的各种用处,把比特币的核心技术提取出来,称之为“区块链”技术,孰先孰后难以考究。

但可以确定的是,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其中的一个小的应用,也是目前唯一成熟的应用。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 医疗、储存、审计、公证、版权、投票等领域应用前景空间巨大。








2、区块链原理 区块链技术是用数学方法来建立交易参与者的信任关系,无需借助第三方,将建立信任关系的成本几乎降到了零。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全民(网)参与的分布式记账方式。

区块链是由一个一个的“区块”串联起来,像一根链条,有始无终,不断延长。新产生的区块会添加到区块链的尾 部,形成链结。一个区块可以比喻为一页帐单,从下到上叠起来成为一个帐本。新的帐单添加到帐本的最上面,不 断的增厚。为了避免以账单顺序错乱和恶意篡改账单数据,账单(区块)和账单(区块)之间通过索引来连接,索 引的专业术语叫哈希值。



屏幕快照 2016-09-07 下午1.39.31





















当一笔交易发生时,会先建立一个信息区块来完整记录其交易内容,然后这个区块会由网络上的成千上万部计算机 进行验证,通过验证之后的区块会被盖上一个时间戳(Time Stamp)并加入到网络上的链结形成区块链。

由于该交易记录被其他参与者认证过并且分布式地备份在单机上,如果要篡改区块链上的信息,那么需要更改超过 51%的交易记录才能被承认是有效的。因此, 只篡改单个计算机上面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当区块链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难以摧毁。因为交易的记录不断增加,区块链系统内的复杂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 提高,但系统内计算机的性能提升的速度难以超越区块链安全锁的复杂性提升的速度。

区块链分为区块头和主区块。区块头包括三组元数据,第一组元数据是引用父区块哈希值的数据,第二组元数据是 时间戳、难度值和 Nonce,第三组元数据是 Merkle 树根。主区块包括了十分钟内所有的交易转账信息。













哈希是区块链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两个区块之间通过哈希值相连起来,哈希值也就是索引,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每个区块的页首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父哈希值)。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可以理解成为前一个区块的缩略图, 把前一个区块拍照,然后缩小放在本区块的左上方,作为索引。区块链被建立的时候,其基本信息会被缩写到哈希 值中。

哈希值能表示各个区块的先后次序,并使之前建立的区块很难被非法修改。如果修改了其中一个区块,那么根据该 区块算出来的哈希值(缩略图)就会不同,那么又需要修改下一区块,最终要把后面所有的区块都修改一遍,才能 被承认是合法的。如果交易记账的频次很高,网络会越来越大,修改成本远大于预期收益,从常理来分析,我们认 为篡改区块链是不可能的。要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需要拥有超过全网 51%的算力。







3、比特币设计由来

传统信用系统主要是靠第三方来发行,中本聪认为第三方成本高、弊病大,已经不能适应或者说不利于互联网时代 的全球贸易。因此,中本聪希望将人类货币的信用建立在 P2P 密码学上,让金钱和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上迅速奔跑, 而成本接近为零。

想要发明建立在 P2P 系统上的数字货币,首先要解决数字货币行业长期以来存在“双花”问题,如何保证每一笔数 字现金只会被花掉一次,也就是防止造假币。中本聪的创新设计是通过盖时间戳、共同记账、全网公开等机制来防 止造假币,保证不让重复支付问题发生。

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记账员来执行,但劳动是需要付出报酬的。比特币设计的另一巧妙之处在于 - 自循环。







3、比特币设计由来

传统信用系统主要是靠第三方来发行,中本聪认为第三方成本高、弊病大,已经不能适应或者说不利于互联网时代 的全球贸易。因此,中本聪希望将人类货币的信用建立在 P2P 密码学上,让金钱和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上迅速奔跑, 而成本接近为零。

想要发明建立在 P2P 系统上的数字货币,首先要解决数字货币行业长期以来存在“双花”问题,如何保证每一笔数 字现金只会被花掉一次,也就是防止造假币。中本聪的创新设计是通过盖时间戳、共同记账、全网公开等机制来防 止造假币,保证不让重复支付问题发生。

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记账员来执行,但劳动是需要付出报酬的。比特币设计的另一巧妙之处在于 - 自循环。





比特币不依靠任何机构来发行,是由全网奖励参与记账的矿工而产生的。每个记账员需要提供他的计算机算力来为全网的比特币交易记账、盖时间戳,以保证不会发生重复支付;系统会给每 10 分钟内记账最快最好的记账员奖励, 也就是 50 个比特币,奖励每 4 年递减一半,现在是 25 个比特币。这就是比特币产生的过程,记账员被称为矿工, 整个记账过程也就是挖矿过程。比特币上限被设置为 2100 万个,预计在 2140 年被挖完,届时不会有新的比特币产 生。





4、比特币工作原理

比特币的每一笔交易发生时都向全网公开广播,目的是寻找记账者(矿工)。因为成功记账意味着可以赚得比特币, 竞争者很多。这时候需要筛选一下,方法是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计算机算力最快的矿工可以竞争到这 10 分钟区块 的合法记账权。每一个矿工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录 10 分钟内的每一笔交易,并盖上时间戳。记录完成后向全网公布这 10 分钟该区块内所有盖时间戳的交易,由全网其他矿工进行核对备份。确认没有错误后,矿工在该合法区块之后开 始竞争下一区块,这样就形成一个合法的记账区块单链,也就是区块链。





整个比特币区块链起源于创始块,比特币区块链的创始块由中本聪创建。根据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比特币上的应用, 通常每笔交易至少需要被 6 个区块确认才能被承认是合法交易。系统根据算法难度自动调整每个区块创建时间约为 10 分钟,6 个确认的等待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也就是比特币汇款到账时间。






(二)加密数字货币的技术堆栈和运作方式

比特币由三个层级构成,底层是区块链技术;中间层是运行协议,这种协议描述资产是怎么在区块链上转移的,也 就是在区块链总账上进行资金转账的软件系统;最顶层是数字货币本身,比特币是最先出现的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 加密数字货币。







比特币的每笔交易,都由付款人用私钥进行电子签名以支付给下一位所有者,私钥签名证明确实是同意向某人付款, 私钥签名可以比喻为按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其它人无法伪造。

比特币采用的是非对称加密,以公钥和私钥的形式。公钥是公开可见的,也就是交易转账的地址,地址是别人能够 把比特币发送给你的地方;私钥负责开锁,需要妥善保管,不能外泄。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和优势

(一)传统记账与分布式记账 最原始的记账/记录方式是双方记,双方记账容易产生纠纷,无从考究真相。 图表 9 双方记账弊端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现在流行的记账/记录方式是由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银行、审计、公证机构等)负责。交易双方支付第三方机构一 定的服务费。第三方机构记账/记录方式效率相对低、成本高,并且也可能存在道德问题。安然事件和银行的一些不 良行为皆导致信用体系信誉大幅下挫。






(三)区块链技术独到优势

1、传输价值

互联网传输的是信息,区块链可以传输价值。所谓传输价值是指,可以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把所有权(如房 屋所有权)进行转让,由于转让的记录是公开并透明、并且是不可篡改的,因此该所有权转让是有效的,也是被大 家认可的。而互联网无法做到传输价值,因为互联网上信息可以轻易更改复制、难以追踪来源,很难确权。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资产所有权被立即转移到经过身份验证和核实后的新所有者,交易执行和结算近乎在瞬时 完成。





2、无法篡改、追踪数据、去中介化 区块链技术拥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可以有效解决数据追踪、信息防伪等问题;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能更
好地确保数据安全;其去信任的特性,无需中介,可以节省大量的中介成本。

3、高效透明 这种分布式数字总账技术,将使得金融交易更透明、更高效以及更安全。





三、驱动区块链技术能够最终成功走向推广应用的因素







(一)比特币七年的成功运行已经证明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 七年期间它没有任何中心化的机构来运营,也没有通过任何中心化的机构进行管理。

在这个情况下,它非常完美的自动地运行了七年的时间,没有出过任何的崩溃,也没有任何的坏账或者是数据对不 上的问题。
(二)区块链能够迅速解决历史上棘手的信任问题

人类社会的模式是群居,只要是群居就会涉及到组织和团队协作等。在团体协作的社会中,信任/信用一直被需要, 以确保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可以持续运行下去。简而言之,信任/信用是刚性需求。

但由于人类历史上各种背信弃义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快速建立信任并且能确保该信任是可靠的长期以来并没有找 到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的区块链技术算是一个,搭建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
而区块链的本质是信任的自动化,创造信任的机器。

(三)全球金融机构信誉大幅受损,区块链技术无需第三方机构背书

在全球信任缺失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多次传出丑闻,投资银行的不良行为导致 2008 年的次贷危机,从而引发全球 金融危机,金融机构信誉大幅受损。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无需第三方机构背书的前提下,能有效解决信任问题。























 




(四)维护银行体系信用的成本过高,急需降成本

银行体系为了增加信用,花费高昂的成本在黄金地段把银行大厦建造得高大上,再配以豪华装修;为了取得人们的 信任,引入庞大的审计和监管群体,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简而言之,现有金融系统的大部分运营成本是为了建立与 客户之间的信任。

较于传统金融体系建立信用的高昂成本,区块链技术成本非常低廉。桑坦德创投的报告指出,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 在 2022 年之前,通过降低银行基础建设成本等方式,节省约 150-200 亿美元。花旗银行和野村证券研究表明区块链 技术可以将银行运营成本降低至原有的 1/10 或更低。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计算经济时代,以钢筋水泥为标志的银行信用大厦正在被一个以数据为土壤的区块链信用 所取代。”高红冰指出。
(五)结算延迟和系统安全性问题需要解决
跨境交易结算通常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而区块链技术大约一个小时可以搞定。

传统交易系统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区块链分布式储存设计(没有控制中枢)和 51%算力的特点让黑客的攻击显得无 能为力。







(六)数字货币是未来发展方向,部分国家正向无现金方向迈进

数字货币是未来发展方向,而区块链技术是数字货币底层核心技术。区块链技术设计可以让数字货币同一时间不能 消费两次,可以杜绝伪造货币的行为。

部分国家正向无现金方向迈进,使用数字货币的好处是: (1)其透明性增加恐怖组织和其他犯罪获取资金的难度,同时有效打击洗钱、偷税漏税。 (2)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加快支付清算的效率。 (3)央行可以更有效地调节市场,例如定向宽松,数字货币可以直接转到指定账户,另做他用是无效的。

(七)政策推动、金融巨头进入打造产业联盟,加速区块链技术推广落地

2016 年 1 月,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范一飞同时参加会议。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要求 “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要明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做好关键技术攻 关,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

央行认为,“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 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 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未来,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 的建立还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升级。

2015 年 9 月,区块链联盟 R3 成立,由美国金融科技公司 R3 领导,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43 家世界顶级银行加入。 R3 联盟旨在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全球结算清算方案,通过使用 这种通用共享账本技术,可以降低或消除各种各样的成本,并且让整个银行业受惠于此项技术。
四、风投资本逆势涌进区块链领域

根据 Coindesk 发布的 2016 年区块链 Q1 报告,截止 2016 年 Q1,比特币和区块链初创企业获得风投资本总额累计已 经超过 11 亿美元。在该报告中,区块链概念公司又分为三种:比特币初创企业、区块链初创企业和混合型。

2016 年 Q1 比特币和区块链初创企业获得的风投总额大幅回升,达到 1.6 亿美元,较 2015 年四季度环比增长 515%。 最重要的是,连续多季度投资下降趋势开始大幅度逆转,在 2016 年 Q1 无论是总投资额还是平均交易规模都出现明 显反弹。











2016 年 Q1 区块链和混合型企业的融资额首次超过比特币初创企业。现在区块链或混合型企业数量是去年的 4 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区块链或混合型企业融资次数是比特币初创企业的两倍。
从数据可以看出,市场投资趋势已经从比特币转向区块链。





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国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
美国金融机构已经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系统测试,而美国科技企业已经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应用。

2016 年 2 月,在 R3 联盟中,已经有四十家全球大型银行完成了由五家区块链厂商和三家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分布 式分类帐系统测试。提供区块链技术的五家厂商分别是 Chain, Ethereum, Eris Industries, IBM 和 Intel。云基 础设施则由 Amazon, IBM 和 Microsoft Corporation 提供。

纳斯达克在 2015 年 12 月 30 日完成并记录了基于区块链平台 Linq 的首个私募证券交易,被认为对于全球金融市场 去中心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美国证监会批准在线零售商 Overstock 通过区块链技术公开发行股票。

英国属地马恩岛是第一个采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公共服务的政府,马恩岛曾长期是全球的避税天堂,而区块链技术的 公开性使政府开始计划用它搭建一个完全公开透明的企业注册环境。
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正在搭建自己的区块链系统。
突尼斯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在区块链上发行数字加密货币的国家。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