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移动办公市场现状分析
9637
2017-03-06 14:11
文章摘要:受限于过去网络速度和终端设备的落后,碎片化时间始终无法被高效利用。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时间利用率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移动办公的蓬勃发展。

移动办公.jpg

受限于过去网络速度和终端设备的落后,碎片化时间始终无法被高效利用。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时间利用率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移动办公的蓬勃发展。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的需求也促使了大量公司的涌入,从小的通用型工具、行业专项工具、生产加速型工具和安全与管控工具,到大型的综合解决方案、应用平台(PaaS)和移动平台(MEAP),细分越来越明确,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移动办公1.jpeg

国家政策刺激移动办公全面普及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63条关于移动化的政策,代表着国家对办公移动化的重视以及大力发展的决心。也为产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极大地促进了真个产业链的成熟。

移动办公2.jpeg

移动办公“蓄谋已久”

萌芽期:早在2000年以前,随着条码扫描、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物流、仓储及零售管理领域已经通过内置条码扫描的终端,扫描相应条码,快速的录入信息。加上邮件收发、文字信息交互等简单应用,实现了移动办公的初步应用。

起步期: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之类移动终端逐渐发展成那个数,使得可以执行更为复杂的数据交互及业务操作任务,使得移动信息化应用成为现实,但还是仅限于高层管理者及特殊作业场景。

成长期:到了2013年前后,由于应用的不断丰富和时间的落地,企业用户对移动信息化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类似于移动CRM、移动OA等具体的移动业务系统部署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应用层次逐步下沉,开始从高层管理者向中基层员工普及。

进阶期:2015年至今,应用开发部署转向整体的平台化建设,更加强调实时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响应的开发部署方向。并且移动信息化系统开始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深度融合,使得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经济发达地区引领办公新潮流

图下所示,移动办公普及率前三名分别是江浙沪地区(33.6%),京津冀地区(17.4%)和珠广深地区(13.9%)。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他们具备移动化发展所须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硬件基础和政策保障基础。而这也是上一代信息化办公发展所需的条件,是否表明移动化办公并不是之前体系的取代者,而只能作为信息化办公的扩展呢?

移动办公3.jpeg

制造业、金融、建筑房地产服务行业带头步入移动化

下图可见,制造业、金融业和建筑房地产是移动办公应用最广泛的三个行业,制造业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金融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房地产服务拥有显著的移动应用场景。这三个属性则恰恰分别代表了移动办公普及所必须的三大要素。并且制造业在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仍在积极寻求革新,这是否也预示着之前道路的错误呢?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行业普及率分别为6.7%和4.4%,这类行业对实时性要求极高,这也是移动办公普及的要素之一。

移动办公4.jpeg

私营企业“先行试水”,国有企业“后来居上”

私营企业由于其所处环境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对任何微小的提升都十分看重,也就使得其成为当前国内移动办公践行者的绝对主力,是总结国内移动办公经验、教训的核心“吃螃蟹者”,私营企业为国内移动办公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大部分国有企业对业绩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首要策略是“稳中求进”,在现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需求时,对新鲜技术并不是那么渴求。现如今移动办公应用已经足够成熟,也有大量私营企业的“前车之鉴“,国有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必将奋起直追。

移动办公5.jpeg

应用的使用情况细分

OA协同类应用作为使用成本最低,操作难度最小的移动办公应用,成为了所有对移动办公有需求公司的首选,所以使用率高达85.7%,并也是因为过低的准入门槛,巨大的中小微型企业市场也将OA的未来部署率提高到了近四成(39.2%)。考勤管理类应用企业最基本层次的需求,它的移动化有效解决了外勤人员考勤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对内部劳动力的管理能力,所以被近三分之二(63.1%)的企业采用,并且未来采用率也超过五分之一(22.1%)。网站移动化(27.2%)和财务管理类(24.4%)虽然目前部署率不高,但是分别有接近三分之一(31.3%)和超过四分之一(25.7%)的公司表示会在未来部署。

移动办公6.jpeg

总而言之,作为国家大力扶植的新兴行业,移动办公在未来必将愈发成熟、普及。所以企业如果想要跟上时代潮流,建立竞争优势,还是应该及早部署移动化办公应用,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先机。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