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云计算供应商想要站稳中国市场 不懂法规寸步难行
6075
2017-12-13 17:55
文章摘要:总部位于美国的云供应商在中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这提高了中国云供应商在全球云市场获得领导地位的可能性。

编译:T客汇 张苏月

编者按:总部位于美国的云供应商在中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这提高了中国云供应商在全球云市场获得领导地位的可能性。

想必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关于AWS中国将以约3亿美元出售给光环新网的消息。

虽然最后证实这是一个谣言,但事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AWS很快就宣布了这一消息,声明:

AWS没有在中国销售业务,仍致力于确保中国客户继续接受AWS的领先云服务。中国法律禁止非中国公司在提供云服务时拥有或运营某些技术。因此,为了遵守中国法律,AWS将其中国(北京)地区某些实体基础设施资产出售给了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当然,AWS继续拥有全球AWS服务的知识产权。我们对在中国的重要业务及其在未来几年的增长潜力感到兴奋。

中国的监管

在这里,你可能会感到奇怪:像亚马逊和微软这些大的技术供应商在面对政府法规时会畏缩。但是中国的法律明显更严苛,所以如果企业想在巨大的中国市场上做生意,就需要遵守他们的规则。其他美国供应商也别无选择,只能以类似的方式运营,并通过中国公司进行云计算业务。在AWS的新闻首次被媒体披露的时候,微软与其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宣布在中国的云足迹不断扩大,承诺微软将在未来6个月内将其Azure业务的能力提高三倍。

微软的中国云业务实际上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自三年前推出以来,Azure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微软表示,在中国有超过1000个云合作伙伴和8万个企业客户,包括小米、海尔、联想、Mobike和华为。但尽管拥有这些大客户和较好的增长,Azure仍然是中国的一个小玩家,以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五。

在中国做生意的代价太高了。它允许不同的赢家并存吗?

毫无疑问,中国的监管往往成为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董事会备受挫折的原因。老实说,中国对于云计算实体设备的所有要求,只不过是贸易壁垒而已。从本质上讲,中国政府正在从美国科技供应商的高层中汲取一些精华,并为自己享用。

撇开政治不谈,这多少缺乏一些公平,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玩家可能在寻求一种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竞争的方式。当然,西方的供应商和评论家们也有些固步自封,他们只看到西方的情况,而忽略了中国的国情。我们都承认,三大巨头将赢得公有云的竞争,而像Catalyst Cloud、OVH和ProfitBricks这样的二级企业将在地区市场上获得一些吸引力。但这不是大型美国供应商为大规模市场,也不是小供应商为小型地区市场提供的案例。显然,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场,而且中国企业有机会在国内市场取胜。

如果你的企业能在国内赢得胜利,那么这对那些中国供应商和他们的全球扩张野心又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企业的野心不容小觑

坦率地说,中国企业不会乐意让这些西方供应商独享所有的成果——像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和华为(Huawei)这样的公司拥有巨大的云计算雄心。在最近的OpenStack峰会上,腾讯被宣布成为开源云操作系统基金会的黄金赞助商。总部位于深圳的腾讯是亚洲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使用各种云平台来托管其服务,如QQ、微信和游戏。

阿里巴巴在云计算上也是雄心勃勃。事实上,研究公司Gartner刚刚发现,在全球云收入增长方面,阿里巴巴是最大的参与者。去年,阿里巴巴的云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2.98亿美元增长到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5%,超过了谷歌,这一数字在全球同比增长了一倍,从2.5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微软Azure的增长为61.1%,从9.80亿美元增长到近16亿美元;而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收入增长了45.9%,从大约67亿美元增长到98亿美元。

当然,AWS的基数要大得多,因此要获得较高的百分比是一项更艰巨的任务,但阿里巴巴和谷歌的比较尤其能说明问题。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一下华为,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公司,在1987年以大约5000美元的资本起步。华为,一家雇员所有制的企业,现在价值超过70亿美元,拥有17万员工。虽然华为可能是最知名的手机制造商,或者是一家为电信公司提供硬件的公司,但它也有一个规模较小但不断增长的企业业务。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华为轮值首席执行官郭平承诺,该公司将建立一个基于自己公有云的全球云网络,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的云平台。

新的旅程,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中国在国内外的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接下来的几年将会很有看头。显然,美国供应商将努力在这些市场取得胜利,但切记要密切关注腾讯、阿里巴巴和华为。我们相信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的事情发生。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