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用友论坛,发表于2009年4月28日。
1、产品更新换代快,不是用友公司研发有多牛B,然是每个产品框架太烂,BUG太多,等哪天补丁打不上去了,在原来版本基础上重新搭个框架,结新版本的问题“涛声依旧”;
2、顾问实施在过补丁“培训班”,一般客户系统维护员是搞不定的;
3、生产制造极差,在我服务的公司四年下来生产制造使用的半死不活;”客户真生不如死“;
4、顾问能力差,天天吹虚自已ERP,结果玩来玩去,还是进销存+财务,而且有90%的顾问连财务都过不了关;
5、搞什么项目小组,项目组长分配自已和组员的奖金,这年头有谁还把自已的钱往外面分;
6、真正意义的上线客户没有,样板客户靠得请客吃饭搞关系给回扣;连总部包装的AA级华鹏电器不到一年就废了,然后转签他家;
7、做秀专家,市场活动月月有,天天玩产品升级、优惠折扣、重奖轰击、这年头不被他的糖衣炮弹打下的还真没,结果死得还是上系统的公司;
望各位买家一定要求试用,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不过用友公司打死也不试用。
继续拿U870SP1举例子:
1.只能用主计量单位,采购单位和BOM单位不可以随时换算,尤其是成本核算期初在制品材料成本的时候,在车间盘点的基本都是PCS,结果根据BOM展开材料的时候全部是KG,在这个地方变通处理根本无法接受;
2.如果主计量单位和采购单位不一致的时候,无法维护材料的采购核准单价,这个地方变通处理也是不可以接受的,那会影响到应付账款和采购金额的问题;
3.无法根据不同加工中心(成本中心分配不同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个地方也是不可以变通的,全部做为一个加工中心来处理,经过一道工序和经过8道工序的人工和制费能一样吗?这样去计算成本还不如不算成本,免得出现笑话的结果;
4.不能根据额定工时和标准成本来分摊人工和制造费用,只能变通以入库数量来做为分摊的基础,你不觉得这也很可笑嘛:一张桌子和一支铅笔数量都是1,那能按入库数量来分摊人工和制造费用吗?
5.还有很多重要的缺陷我暂时不一一列举出来了,后面会有一个集成的帖子出来的。
我以前在东莞信义玻璃(全国玻璃行业前三甲之一)的时候,人家打算上ERP,预算在1000万左右,SAP,ORACLE都来了。
不知道用友怎么也知道了,用友的一个分公司总经理带着它的NC和一大群的“专家”也屁颠屁颠的跑来了
上午给我们做演示,先是放录音,看着介绍是心潮澎湃啊
然后是玻璃行业的特点,放的是PPT,看上去也像那么回事。
信义玻璃有三个人把关,一个总裁办的博士,一个IT部的经理,一个我,上午很随意的跟他们聊天,他们说广州的南玻是他们做的,说现在都上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如何?
下午开始要求演示系统,我跟IT部门经理还有博士已经通告过:严格要求跑系统,其他的只当学习。结果他们就把以前已经录入系统的数据零散的打开给我们看,我告诉他们,你们给我们演示一个完整流程,他们说那需要很长时间,我们经理告诉他,我们集团自己有酒店,下午演示不完,明天就继续,结果一个下午,只演示了2个界面,一个合同管理,一个销售订单,结果合同管理还是错误的,销售订单往下的分箱处理就根本没有,我们接着要求他们往下走,结果一看BOM也是错误的,那思路根本就不对,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们经理就说,你们下次准备好了再来跟我们演示吧。
接下去的演示报告是我写的,疗疗几行:思路根本不对,演示3个界面就错了2个,真个系统连个基本流程都跑不下来,演示完全失败,执行董事就给用友的NC给喀嚓
进销存也存在很大问题啊:
1.采购单位和BOM单位不能换算,要么不能维护采购核准单价,要么不能正常的领料和月末采购对帐都成问题;
2.销售退回、采购退回都没有“是否补货”选项,未交完(退货不要求补货)的销售订单或者采购订单手工关闭后,在销售和采购的执行统计表里,竟然依然显示为未交订单的“数量”,这么低级的错误犯的都离谱
3.说实在的,现在U8在我眼里,只是一款财务软件,并且还是一款很蹩脚的财务软件,应收和应付向总账抛转凭证的常用会计科目还要求自己去设定,就根本不为客户易用性考虑。
1、目前版本不支持辅单位计价的模式,据说在U9可以解决,请兄弟等着升级,此问题我在原U85系列就提过;
2、销售退回、采购退回都没有“是否补货”选项,未交完(退货不要求补货)的销售订单或者采购订单手工关闭后,在销售和采购的执行统计表里,竟然依然显示为未交订单的“数量”,此是系统BUG,请联络配合你们实施的顾问应该可以解决,其实这个不是太难,只看总部愿不愿意理会你而以,总部的开发和技术服务优先常规BUG,请你先排队吧。
3、应收和应付向总账抛转凭证的常用会计科目还要求自己去设定,这里考虑设定灵活性,每个企业应收应付的会计科目都会做相应的处理和修改,所以这里不能写死。
哎.......UF的U8系统弄了超过10个以上数据库,根本没集成性可言,系统产生了非常多的冗余数据
当系统运行到一定时候,数据不清理,就能把服务器拉死
所以想了一个所谓“年结”的烂招,把以前年度的冗余数据转出数据库
相当于重新开帐,这样一来,存货的库龄分析和应收款的账龄分析就无从谈起了
据闻,U8产品的研发,是1996年开始预研,1998年底推出上市。
当时的MS SQL数据库还根本不成熟,可以这样讲,当时支持SQL技术的数据都是非常昂贵的。
这显然与U8的目标定位(中低端,低价)不同。
所以,U8当时选择的是基于office 的access数据库。
这种数据库的性能和今天任何一款支持SQL技术的数据库相比,简直是个玩具。
但在当时,可供选择的中低端数据库并不多。
最主要的是,access是免费的,用户不需要为数据库付出额外的成本。回到96年哪个时候,这样考虑是必须的。
基于access这样的数据库(90年代),是不可能支持海量数据的,也就不可能把多年的数据放在一个数据库中处理。
于是,ufida的研发人员决定按年度建物理数据库,这就引出来年结的问题。
后来U8大面积销售推广后,明显感觉Access是个玩具,绝不是一个企业级的数据库。
于是,U8在821版推出了基于MS SQL数据库的版本。并且慢慢优化了算法,以CS的思路来控制SQL数据库。
但是,U8的系统的架构、底层的结构已经不可能动了,好比一个建好的楼房,你要从2室1厅改为4室3卫2厅,这样做等于把楼炸掉重新盖,对软件领域,这叫“重构”。
这种成本无论如何是Ufida不可按受的,但市场的需求一直在增长,于是在这个架构之上,构架的应用越来越多,这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870.
由于应用越来越多,本来不是问题的年结,现在越来越是个问题。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NC,才有了目前在研发的U9.
有朋友可能会说:哪为什么不使用数据卸载技术呢?
数据卸载技术,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比较麻烦,主要是考虑数据的关联性、一致性、完整性,在1996年,以U8当时的市场定位来说,是不可能去研发这个技术的。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ERP没有看到过支持这个技术的,主要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难度太大了。
我从93年接确是U8M产品,也就是从汉康收购过来产品,这个产品生产制造运用不说得过去,但是里面的报表难看啦,就更不用讲报表的修改,我们在实施期间外挂二次开发的报表就不知道多少;最头痛和财务部分对接和U8M成本核算简单化;
U852系列里面进销存部分做到还说得过去,但是针对固定换算辅单位计价问题,在日后几个版本就根本没有解决;生产制造部分在实施客户最后全部停下来,相当简单;
U86系列加入生产制造部分(据说是参照U8M来写的),但是生产制造部分也是简单,菜单的集成性差,一个流程业务处理需要打开几个画面来处理;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U870还只如此;
MRP模式运算关联信息和追踪性相差,所以导致出来存货定义的时候LP和PE;而且两个运用条件运用性也差;运算出来结果可比较和分析也差;
成本管理取数特别矛盾,如果生产订单领料不规范就取不到数据,而且连稽核的检查功能都没有,客户在仓库管理作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差,很难保证运用不出问题;
存货核算记帐和成本核算时间过长,如果数据量大,可能不是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可能要花上一天两天才能完成而且就和死机一样,最怕结果提示数据异常,否则前功尽弃;
我对业务单据执行关闭特别困惑,生产订单完工入库后自动关闭,为什么销售和采购不行,就因为我们对帐可能按销售订单和采购订单来完成,为什么不加选项来丰富此功能;
质量管理在几家客户试用后就取消啦,功能运用性太差和实际业务脱节,也不知道系统分析是怎样得出结论;
产能管理和MPS的功能在我所分公司就根本没有客户运用成功,管理驾驶仓真得象我们坐在飞机操作室就可以吗?最可怕就是从U860、U860SP、 U861、U870、U870SP简直和恶梦一般,数据库连接失败,系统登录出错,菜单出错;我们尝试搞个顾问补丁培训班,结果起色不大。
关于销售和采购帐期管理最后在U870得以体现,我记得U8M功能都有,存货档案计量单位和换算率问题U8M中比U8系列简单多,为什么换了这么多版本还是这么多问题;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库存管理整理现存量到底做何使用;
我们撇开BUG和数据库问题,为什么在一些简单的运用和节点控制搞得这么复杂。
大家都知道这些问题和错误为什么没有人敢面对这些。
生产订单只有一个开工日期(预开工日期,无实际开工日),MRP跑出来的缺料表窗口只能显示50行记录,挺可笑吧!分析报表更是廖廖无几,870SP1就是这样的。
那就好,请教几个问题:
1.你的采购材料单位和BOM材料单位不一致,你是维护哪个单位为主计量单位?
如果选择采购单位为主计量单位,那你MRP计算出来的材料需求为BOM单位,转采购的时候也是BOM单位,你怎么处理?
如果你选择BOM材料单位为主计量单位,那你材料的采购核准单价无法以材料采购单位来维护,也无法使用采购单价,你又是怎么处理?
2.客户或者供应商退货之后,要求不再补货,然后你只能手工关闭订单,到销售订单和采购订单执行列表里面还显示为“未交订单数量”,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3.你的领料单和出库单是完全没有关系的2张单据(不是根据领料单来出库),你怎么处理?
4.你车间初始化的期初在制品在什么地方输入?
5.你的车间盘点作业怎么处理?
6.你的超生产订单补料问题如何处理?
7.你的生产的不良和报废怎么处理?
8.正常情况下,你的仓库和货位是怎么使用的?
9.你委外订单的领料数量与入库数量不一致,你是如何核销的?
10.你的工序进行品管是怎么一个流程,请描述?
11.你的报检单和检验单根本是两张几乎没有关联的单据,你是怎么用来品管的?
12.你的成本核算模块的,期初在制品输入的地方是材料的采购单位,而你实际盘点的是领料单位,你是如何输入的(第一个问题带来的后遗症)?
13.一个工厂多道工序,多个加工中心(成本中心),你不可以按照不同的加工中心来分配人工和制造费用,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14.你的工时定额来做为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的基础根本无法使用,你又是怎么看的?
15.立帐是外币,冲帐是本币的财务,你是怎么处理的?
16.你的年结相当于重新开帐,造成的存货的库存库龄和应收账款的账龄怎么分析?
17.动不动就整个系统崩溃,解决方法只能是重装,你们又是怎么看的?
回醉猫
1.你的采购材料单位和BOM材料单位不一致,你是维护哪个单位为主计量单位?
如果选择采购单位为主计量单位,那你MRP计算出来的材料需求为BOM单位,转采购的时候也是BOM单位,你怎么处理?
如果你选择BOM材料单位为主计量单位,那你材料的采购核准单价无法以材料采购单位来维护,也无法使用采购单价,你又是怎么处理?
系统无法处理,但是可以通过订单表体中设置自定义项,然后通过数据触发的方式解决。
2.客户或者供应商退货之后,要求不再补货,然后你只能手工关闭订单,到销售订单和采购订单执行列表里面还显示为“未交订单数量”,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不需要补货的情况下,你当然要手工关闭了。
关于你说的执行列表中显示“未交订单数量”这个字段估计是你自己加上去的。你再好好看看原程序中是否有这个字段。
3.你的领料单和出库单是完全没有关系的2张单据(不是根据领料单来出库),你怎么处理?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限额领料单还是领料申请单,但是不管是那张单据都和材料出库单有逻辑关系的。
4.你车间初始化的期初在制品在什么地方输入?
系统无法处理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