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动天下,客如云来
18077
2018-03-30 10:43
文章摘要: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有4万亿餐饮市场,消费升级带来了挑战更是机遇,餐饮市场大有可为。

文:T媒体   卿云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有4万亿餐饮市场,消费升级带来了挑战更是机遇,餐饮市场大有可为。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今企业以数据为能源提供智能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数据成为必争,虽然各有各的争法,但离不开生态的打造。

1.jpg

(客如云创始人兼CEO 彭雷)

作为连续创业者的客如云创始人&CEO彭雷对此颇有见解。

完善O2O失落的半圆

打趣自己是“肥胖一族”的彭雷其实并不安分,而这不安分中还隐藏着某种不变的执着。

1980年出生的彭雷读大学时便开始了创业旅程,创立了内容服务提供网站博维网,提供BBS、Blog、在线娱乐等内容。2003年创立医疗行业信息费用监控管理系统,2006年创立了名片网,2007年创立了FirstDM。2010年初,将目光投向团购行业,与杜一楠合创了24券团购网并出任COO,2011年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直到2012年,对团购模式加以分析后,彭雷发现团购模式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但是线上的信息流和物理流没有打通,这被其称作“O2O失落的半圆”。为了完善这个半圆,同年他从24券团购网离职创立了客如云,打造针对餐饮业的B端SaaS软件系统。

2013年推出了覆盖餐厅经营全流程功能的SaaS模式的餐饮管理系统,以打造餐饮门店的智能化,中途也有过一段试错,推出了面向C端的“找位”,但是半年后发现餐饮业B端没有发展起来C端就无法解决真正痛点,走访调研后战略调整为“All in 2B”。2015年10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On POS 1,正式进入软硬一体的SaaS模式;为了打通上下游打造自己的数据生态,2017年3月在第一届开放平台大会上客如云开放平台也正式面世。

2017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很有底气,“现在,服务业线下的实时数据BAT都没有,未来基于这些数据能产生很大利润。”

在日前举行的客如云第二届开放平台大会上,彭雷的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自豪地说:“我们每年两次大会,一个是两会期间的开放平台大会,这是跟党走。一个是与苹果发布会同期的产品发布会,这是跟着科技巨头走。”

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彭雷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从容有度,“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不自觉涌上笔者的心头。如今他也不再满足于做软硬一体的SaaS公司,他要把客如云打造成数据公司,也不再满足于国内,要开启国际化征程。

2.jpg

客如云的产品服务金字塔

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总会有创始人的影子,客如云众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用三层金字塔形象地呈现。

第一层是软硬一体的SaaS,提供简单有效的工具,客如云所有服务都是以此为基础。

第二层是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平台连接到“人、财、物、客”:

“人”的方面对接招聘和培训机构,降低企业招聘、培训成本;“财”的方面与金融机构合作,如钱包金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客户提供信贷、支付、电子发票等服务;“物”的方面连接供应链,对接多家供应商,如京东、美菜、中粮等,实现智能补货,跨平台报价,且账期灵活,优化了信息流、物流、业务流和资金流;“客”的方面,提供营销功能培训,通过多年B端数据积累,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帮助客户实现精准营销,与饿了么、美团、口碑等多平台的对接,一站式的管理,帮助线上线下客户倒流。

彭雷寄希望于开放平台连接上下游资源打造生态,为第三层做准备。

第三层是他最看重的大数据与金融增值服务。

“第三层也是未来我们最大的野心所在,通过开放平台能够获得生态的数据,最终我们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做金融或者其他业务方面的变现,可以帮助这个行业智能化运营,全面提升商家的利润。”在他的规划里,2019年左右客如云应该成为一家数据公司,汇聚数据的开放平台是重中之重。

目前其金融增值服务是基于数据与银行做风控模块放贷,彭雷认为这是数据变现最直接的方式,营销大数据、供应链大数据等也是数据变现的手段。

现在客如云90%都是软硬件的SaaS收入,虽然还是一家SaaS公司,但预计未来三年软件硬件收入会降到50%,另外50%是来自于开放平台、数据及金融的收入。

“等这些(开放平台、数据及金融的收入)占到公司一半的时候,我就可以说我是一家数据公司了。”说话间满是自信与期待。

而成为数据公司充满了挑战,“今明两年客如云关键词只有一个就是规模,只要规模到了相对值,基于数据上面的变现就会出现倍增的效应。”于客如云而言,这个规模数量级是30万家店。

挑战往往是机遇并存的,彭雷坚信以B端智能化为基础建设开放平台的时机已到,商家智能化的拐点已来。

3.jpg

以史为鉴知商家智能化拐点

谈到为什么做客如云做开放平台时,彭雷总结了四点。

一是客如云所在的生活服务业是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朝阳产业,所占GDP比重一直在增长,而餐饮业在过去几年由2.8万亿增长到4万亿的大市场;二是餐饮行业商家信息封闭、数据分散。据悉60%以上的商户没有软件系统靠手工操作,另外40%商家中9成使用的传统的PC管理系统,数据零散缺乏连接;三是包括餐饮业在内的生活服务业是民生所需政策所向,十九大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C端智能大势已成,基础网络(3G/4G)、外卖、移动支付、智能终端的趋势已经形成。

通过以上四点判断以B端智能化为基础建设开放平台的时机已到,智能、开放、融合是当下也是未来。

在彭雷看来B端商家智能化同样是有史可鉴的,“新技术成熟落地遵循技术成熟度曲线,一开始市场占有率小于10%,然后缓慢增长几年才会进入拐点,到了拐点之后便是爆发期,两三年的时间市场占有率会从10%上升超过80%,之后进入成熟期,从80%到100%,甚至100%以上。”

这个拐点上一次出现是智能手机的爆发,苹果在2007年带来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智能手机,2010年进入拐点,更换传统手机的浪潮便发生在2010年到2013年之间。

这段历史离我们很近,他坚信新的拐点就是商家的智能化,过去三五年的时间处于孕育期,如今B端的拐点到来,从今年到2020年便是生活服务业的餐饮、零售各行各业充分智能化的浪潮,“所以我们相信未来三年,我们会看到整个市场像风一样从10%增长到80%的快速成长的过程。这是我们一起共同见证的行业拐点。”

4.jpg

踏上新的征程

时隔一年,虽然还是同样的地方,客如云第二届开放平台大会已经远非第一届可比,彭雷回忆第一次大会的规模只有如今的四分之一。开放平台推出一年以来陆续上线了电子发票、采购市场、终端开放、对接C端平台、打通线上SaaS记账平台等服务,第三方应用活跃度不断提升。

本次开放平台大会上,彭雷带来了客如云金字塔的五大升级。第一是跨业态升级,从餐饮行业跨到零售业。二是国际化,随着阿里、腾讯等巨头布局东南亚市场,中国移动支付、智能化已经随处可见,客如云将利用互联网巨头的协同效应今年出海,首先从东南亚开始,逐步扩张到日韩及欧美、南美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大数据层面升级,利用大数据在营销、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上升级,实现精准化节约成本,增加营收。四是金融升级,在金融升级方面,客如云联合钱包金服、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场景化数据所做的FINTEC模式,在2018年预计将有10亿贷款放出给中小餐饮零售企业。第五是客如云的Logo升级与品牌定位升级。为了满足客如云国内国际跨业态多重需求,客如云设计出中英文搭配的Logo,同时定位客如云主要产品品类为“智能门店系统”,主张“管理更高效、赚钱更简单”的价值。

不过消费升级是一个体系,需要底层新技术的普及,往往消费者感受的升级体验只是整个升级的冰山一角,更底层的技术与服务以及背后的产业链的发展是先决条件。餐饮、零售的升级需要有供应链升级作为支撑,也需要消费观念的转变。将东南亚作为出海第一站,考虑到了阿里、腾讯等巨头布局后的协同效应,但是否是最好的时机?习惯提前布局的彭雷恐怕早就再三考虑了,而当下作为客如云金字塔中承上启下的开放平台还是有一些挑战,这种挑战也同样属于中国SaaS市场。

SaaS开放还需三年

推动开放平台发展完善第三集成,打通产业上下游是一种必然。不过就SaaS开放平台而言,彭雷认为中国至少落后美国15年,日前Salesforce宣布收购企业软件集成上市公司MuleSoft,Slack与Workday也宣布了集成计划,使员工能够在不离开Slack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访问众多Workday的人力资源服务。

而如今国内SaaS开放所需的技术没有障碍,更多的是整个行业的开放意识、信息安全约束,客户习惯也有待培育,彭雷举例客如云客户使用的收费系统,一年的时间才让其明白不只有收费系统,还可以有电子发票和第三方的增值服务。所以SaaS公司的开放意识、行业自律、客户需求这几点集合才能共同推动开放平台的发展。

他还是比较乐观,觉得如今阿里钉钉、企业微信号、小程序、信用贷、客如云都很开放,无论B端、C端的开放意识都有了,微信小程序等也培养了消费者消费习惯,他有信心中国只需三年这种开放集成就可以发展得很好。

接下来的三年是彭雷心目中的大舞台,他离自己的“数据公司”目标越来越近了。拥有3000多人的团队,今年走出国门,这位被员工亲切地称为“老彭”的企业家也会把“店开天下,客如云来”的愿景带给世界。随着国际化升级,客如云的天下将愈发广阔。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