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陈喜伦在怡亨酒店的太空舱厅,站在星幕背景下再次表达他和团队的初心。
“四年前,2014年,当我们最早的创始团队离开百年老店IBM,我们就期望,借助于开源云计算起航,打造一家百年企业,我们就为自己设下愿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他大概忘不了也是那一年,国外开源云计算的代表OpenStack市场开始了剧烈震荡。
震荡的开源,创业折叠可破局
2014年2月中国最早从事 OpenStack 研发的 IBM 中国研发中心的核心团队创建了EasyStack,三个联合创始人陈喜伦(现CEO)、刘国辉(现CTO)、王瑞林(现COO)在初期共9个创始工程师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
2010年在Ausitin小镇起航的OpenStack战胜了早就出现的CloudStack、OpenNebula等开源项目,陈喜伦认为一个根本原因是OpenStack 是应新应用而生,其创立者参照了AWS多年实践和应用架构:分布式、无单点故障、坚持支持新的Cloudware应用,而CloudStack等是参照“虚拟化+”的思路做的一个管理平台,没有帮助用户解决根本问题。
在云计算时代,OpenStack受到厂商和工程师的青睐,红帽、IBM、英特尔、HPE等各路巨头争相涌入。这也导致了美国OpenStack 创业洗牌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集中爆发:红帽收购eNovance(2014年6月),EMC收购 Cloudscaling(2014年10月),思科收购 Piston(2015年6月),IBM 收购 BlueBox(2015年6月)……只有Mirantis一家创业企业在洗牌中迅速壮大。2015年UCloud和Mirantis在东京的OpenStack峰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合资公司UMCloud,以求更好的在中国做OpenStack。
国内OpenStack创业者与国际基本是同步的,2010年成立的海捷思迅,2012年成立的九州云,2014年成立的EasyStack,2015年成立的数梦工厂等,在政策上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在2014年12月工信部推出支持OpenStack生态系统的政策,鼓励国有企业选用基于OpenStack的云产品。
国内OpenStack虽没有到剧烈的洗牌期,但在被誉为“水、电、煤”的云计算领域,巨头更是创业者绕不开的命题,而一些创业公司早已经与巨头“牵手”。2016年腾讯战略投资海捷思迅,2017年6月8日数梦工厂获得光大实业资本、阿里巴巴等公司的7.5亿元A轮融资。
EasyStack是还在独立前行的创业厂商,陈喜伦曾发文《你以为创业人人平等 其实早已“折叠”》,但是他和团队很有信心,“如果说‘折叠’是个动词,那么‘阶层’则是个名词。在开源开放的世界,阶层是可以流动的,”
开源、拓展向上做生态
陈喜伦认为中国2B创业企业第一轮洗牌的分水岭就在于,谁将率先拥有获得大企业客户的能力。在商业模式早已“折叠”中,他介绍EasySatck看重的是金字塔尖无需用户教育的大型企业,随着客户对于企业云需求的扩展还可升级为行业云。同时也关注金字塔底端具备虚拟化+需求的广泛企业,但金字塔的中间层级——中型企业,EasyStack的态度是等待其成长成熟,如今正在一步一步践行。
数据表明现在OpenStack主要还是项目为主,正在向产品化发展的趋势。陈喜伦觉得EasyStack的商业模式是“以开源技术为核心,参与核心贡献。把社区里面稳定的、可靠的模块拿进来,但是我们给客户的是个产品。”他要做一个产品型的公司。
2015年初只有10多名员工的时候,在产品新功能研发和服务优质客户之间做走钢丝式平衡。这一年B轮融资顺利完成,资本市场对 EasyStack 团队坚持技术为本、拥抱社区、客户需求驱动战略逐渐认可。服务了国内最早一批采用 OpenStack 的中大型企业级客户,涵盖金融、电信、电力、教育、制造业及互联网等行业。B轮融资之后发布了 All-in 社区战略,工程师要全部参与社区开发,坚持持续贡献社区,逐步从参与到主导、然后再引领,力争做 OpenStack 开放云平台领导者。EasyStack自成立伊始起,就积极参与国际社区贡献和开源标准制定,不仅多次在开源核心代码贡献中进入全球Top10,还拥有一位OpenStack基金会独立董事,这意味着中国开源技术人员在国际舞台上从技术贡献走向标准引领,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2016年6月份的产品发布会上,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OO王瑞琳表示:“EasyStack的云生态战略是‘万物生长’,以实现从产品迭代到战略迭代的目标,从而满足客户价值的最大化需求。它的特征是:一,物种丰富,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互利互生的发展态势;二,开放循环,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互动与价值转化,是健康有序的大循环;三,协同进化,生态系统不断协同进化,以深化不同个体在云生态中的独特价值。”
EasyStack致力于向企业级客户提供一站式开源云平台产品和服务,可以为行业企业用户构建具备四大创新能力的开源云平台:开源技术的整合平台,行业云化的平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平台,混合云架构的平台,帮助企业用户快速部署稳定可靠的云平台,支撑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创新与转型需求。
2017年6月28日2017中国开源产业峰会暨第21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分论坛上,这家成立仅仅三年的开源企业,不仅成为这次开源盛会的主办方之一,还吸引众多政府高层的关注,在会上一口气推出了五款重磅产品,包括全球首个支持GPU/FPGA的人工智能开源云平台ESCould AI,国内首个企业级容器Linux操作系统,开源PaaS平台ESCloud+,开源行业云平台ESCaaS,以及适用于中小企业数据中心的开源云易捷版ESCloud Express。
EasyStack已经从一家OpenStack为主的公司,变成涵盖OpenStack+Linux+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且具备AI能力和行业云能力的企业云整体方案提供商。
2017年Gartner发布2017 OpenStack竞争格局报告,八家公司里中国两家公司EasyStack(黄金会员)和华为(从黄金会员升级为白金会员),而其中EasyStack和Mirantis是创业公司。Oracle和Vmware两家闭源厂商的加入也表明他们开始拥抱开源。
云计算闭源厂商何以敞开怀抱拥抱开源,有诸多原因。王瑞林曾经对开源与闭源在生态上发展的论述或许能找到一些端倪,他认为OpenStack在向上做生态时比闭源系统有优势,OpenStack向上做生态虽然比AWS要晚,但开源生态的发展一定会远远超过闭源系统。
所有的云计算厂商包括AWS、阿里云、腾讯云等都在做生态,王瑞林认为EasyStack是生长的一个生态,主要原因是其背后有一个OpenStack的大生态。EasyStack的接口和标准与之自成体系便于对接,“合作伙伴的生态、客户的生态、OpenStack的生态,这是可以聚合的,会形成一个滚雪球的效应,这个是闭源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陈喜伦认为开源已经进入一个大时代,传统的应用从以硬件为核心的时代、闭源商业软件为核心的时代,正在进入或者已经进入以开源生态为核心的时代。“中国在这个时候,不叫弯道超车,要直接切进去,直道超车,直接和国际对轨。在这个新的开源大时代,我们和美国或者是硅谷的一些领先公司,是一个起跑线。所以有机会成长成世界级的企业。”
三级火箭助推星辰大海
2018年5月15日,EasyStack在北京举行的春季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公司中文品牌名——易捷行云,并同时宣布完成由多家人民币基金投资的3亿元C+轮融资,资金将主要应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云计算产品化的开发,以及企业解决方案的生态投入三大方向。C+轮融资意味着易捷行云EasyStack(以下简称EasyStack)将年内完成拆除VIE架构,开始为国内上市做准备。同时,也向政府等行业开始拓展。
EasyStack已经为超过300家大中型企业客户构建云平台,这其中既有国家电网、中国移动、清华大学、海尔、中经社等行业头部客户,也包括山东重工、甘肃政务云、广西广电、厦门航空等区域客户。今年第一季度还赢得了首批国际客户。陈喜伦表示,公司的下一个五年目标是做“以开源生态为基础的世界级的云计算企业”。为了践行战略目标,他提出了“企业云计算三级火箭模型”——开源云大势、产品化突围、生态杠杆。其中,产品化突围成为关键,这是实现从新兴增量市场到价值客户沉淀,从代码贡献到商业闭环的必由之路,也是获得技术价值网、用户价值网、商业价值网三重认可的重要门槛。
2014年-2016年是EasyStack商业模式的一级火箭阶段。借助开源云大势和积极的代码贡献,EasyStack不仅在全球技术人员中获得品牌美誉度,也赢得了早期市场中头部专家客户的认可,实现了从技术价值网到用户价值网的渗透。
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客户成为开源云计算的簇拥者,业务场景也从测试业务为主走向敏态构建互联网核心,稳态替代虚拟化平台;客户类型不仅呈现区域化,在行业上也全面铺开。场景纵深、行业纵深、区域纵深共同构成了开源云计算的用户价值网。除了早期的专家企业客户,所有的规模企业客户都成为开源云计算用户价值网中的一员。
为针对不同客户特点,EasyStack在基础云平台上分别为专家客户和规模客户提供了ECS易捷行云企业云和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两类云平台,两者交付形态不同,部署架构不同,功能边界不同,场景应用也存在差异。作为发布会的重头戏,ECS Stack的推出意味着EasyStack完成二级火箭——产品化突围阶段,并逐步布局三级火箭——生态杠杆。
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将于7月正式上市。“云计算之于超融合就如智能操作系统之于手机。”陈喜伦表示,”超融合的下半场就是云计算的软硬一体交付,支持多云、微服务粒度升级、以应用为核心是超融合下半场的三大产品特征。”
在国内除了华为、新华三、深信服等传统厂商之外,青云QingCloud、华云等云公司也都进入超融合领域。陈喜伦认为,超融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2018年将成为超融合下半场的分水岭之年,下半场的超融合典型特征是云计算的软硬一体交付。
据Gartner统计,95%的主流IT部门都在关键任务型IT项目中大量使用开源软件资产,到2020年,将有超过50%的企业在核心业务中应用容器化的云原生应用产品。开源与云共同构成了巨大的增量市场。
EasyStack基本按照陈喜伦的规划走着,贡献开源社区相信合作共赢,从中大型企业逐步走到中小企业,从私有云逐步走到行业云,从OpenStack逐步向上打造生态,同时又是开放的,当Docker、Kubernetes、AI等新技术来临,也为了客户的需求积极拥抱这些新技术。
陈喜伦说过“我们不是在跟IBM在竞争,跟Oracle、跟微软在竞争,我们在和我们自己竞争。”是的,作为创业公司EasyStack依然保持着独立,与巨头在云计算的大时代中同行。而不断和自己竞争是快乐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不断自我超越中,他和他的团队突破时代里无处不在的引力向着星辰大海呼啸而去。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