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行业2018年半年报:大局将定,变数仍存,新赛道涌现
4848
2018-07-19 14:48    文章来源:云头条:嘉文
文章摘要:2018年,依旧延续着云计算市场的格局重塑和整合过程,在公有云领域,巨头和中小厂商拼杀,中小厂商存活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高歌猛进、增长态势喜人

转眼,2018已经过半,又到了要进行盘点的时刻。

回顾2018上半年,可谓“乱”渐退、“变”为先。2018年,依旧延续着云计算市场的格局重塑和整合过程,在公有云领域,巨头和中小厂商拼杀,中小厂商存活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高歌猛进、增长态势喜人;超融合、容器、AI等领域创新技术能力成为云服务厂商构建竞争力的武器、乃至更换赛道;全国“两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百万企业上云”的建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下,云计算驶入到繁荣发展期;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的推行,云计算应用面临着合规性挑战......

2018年上半年,云计算行业都经历了什么?下半年,又将迎来什么?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创新、技术和政策。本文将从这几点切入,梳理近半年云计算领域的大事件,来探究和寻找它的发展轨迹和未来的走向。

一、投融资篇:国家队入局、资本加速行业洗牌

上半年,“投资”、“转型”、“收购”等关键词频频出现,资本市场也从2017年下半年的沉寂中复苏,让人感到一丝暖意。最大手笔的一波操作出现在3月,即紫光集团启动紫光云战略,宣布投资120亿元,大举进军公有云市场。6月底完成在天津、廊坊、重庆三地数据中心的建设及内测,发文前夕,紫光宣布公有云上线试用,原本就火药味浓郁的公有云市场又新增了重量级玩家。

1月4日,金山云完成2.2亿美元融资,领投方为GY光远投资者、骊悦投资者和顺为投资者,金山软件跟投。不到一个月,1月29日,金山云又完成新一轮由天际资本领投,金山软件跟投的2亿美元融资。金山云这两年在资本市场是很受到青睐和认可的。

5月28日,腾讯云宣布以12.66亿人民币对东华软件控股公司东华诚信进行战略投资,延伸了其在细分垂直行业领域的触角。

6月8日,华云数据对外宣布,已完成Pre-IPO轮10亿元人民币融资,此轮融资东证资本再次跟投,同时引入广发证券、清华控股基金、源星资本、龙宇控股等多家战略型投资人。这是华云成立8年以来的第5轮融资,据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介绍,此次融资将是华云IPO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6月28日,UCloud接受了中国移动投资公司的E轮战略投资,为对外透露投资金额,上一轮融资是2017年3月,由元禾重元、中金甲子领投的D轮9.6亿元人民币,UCloud没有站队BAT,而是入局了“国家队”。

此外,在2018年上半年,还有几笔值得关注的亿元级的投融资事件:Easystack完成了c+轮3亿融资、京东云战略投资BoCloud博云近亿元、时速云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白山云科技1月完成3.3亿元C轮融资等。以资本、补短板或资源等为纽带的合并模式在上半年也较为常见,笔者认为,资本的动向也侧面体现出行业对于云计算繁荣发展的整体信心。

二、热点事件篇:“独角兽”崛起、世界上有几朵云?

除了资本市场上的热闹不减,一些云计算领域的事件和话题,也在媒体上持续发酵、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笔者将在这一部分进行逐一盘点:

1、独角兽的崛起。科技部火炬中心今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及趋势研究报告》和《2017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特别是独角兽企业榜单的发布,引起了市场的重点关注。报告将中国独角兽企业定义为: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型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等属性。独角兽企业榜单共164家企业入选,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不出意外进入榜单,也有一些创新型云计算厂商入围。值得关注的是,成立八年之内获得10亿多美金市场估值的华云数据,凭借惊人的发展速度也进入了独角兽榜单,由此受到了各大媒体、组织机构的普遍关注,成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一个新标杆。

2、“两种云”引争论。在4月的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阿里云副总裁李津语出惊人,他说:“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云,一种是自主可控的飞天云。“随后引发了一系列争论,进而演化为“口水战”。华为中国区企业级产品线一位人士回应说: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只会吹牛的云,一种是踏踏实实改变世界的云”。青云QingCloud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刊发《讨“两种云”檄》,指责其涉嫌违反《广告法》,要求阿里云收回“两种云”言论。口水战的核心聚焦在“自主可控”上,表面上是争论技术实力,实际争的是市场。

3、故障风波。阿里云上半年可谓是话题不断,宣称自主可控的飞天云也难逃故障事故。6月27日,阿里云由于运维失误,导致户访问阿里云官网控制台和使用部分产品功能出现问题。阿里云官方在声明中表示,故障是人为原因造成,新功能在上线时,触发未知代码bug.错误代码禁用了部分内部IP,导致部分产品访问链路不通。此外,在近期火热的世界杯上,也发生了一起故障事件。世界杯开播首日,获得世界杯独家转播权的咪咕视频,画质极低,并且几度卡顿,作为咪咕视频底层技术支撑,华为云“背锅”。后来的测试结果显示,问题出在中国移动视频基地的一台网络设备出故障。云服务的宕机或故障,这几年都不算什么新闻,但却不能不引起重视,即使是云服务上的小宕机事件,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大灾难。

三、产品技术趋势篇:超融合风头正劲、智能、IoT仍为主要发力点

在2017年,云计算领域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尽管AI、大数据仍将是高增长领域,今年的热门话题则更多地集中在超融合、IoT、边缘计算上,各大云服务商们也在这些技术领域上有了新动作。

1、IoT:在三月召开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进入IoT。并把IoT在阿里集团的战略地位,和电商、金融、物流和云计算并列在一起。阿里云进入这个新赛道,并将为物联网提供底层架构服务,与较早入局IoT的华为展开博弈。百度推出智能边缘BIE(BaiduIntelliEdge)、DuHome以及DuGo等产品,也在发力IoT领域,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提出了三张网概念,即人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网,希望在云时代通过“连接”,促成“三张网”的构建。

2、超融合:此前据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HCI市场增长率为115.3%。进入到2018年,超融合市场热度依旧快速成长,各行业对超融合的需求和接受度逐渐增大,并在政府、教育、制造、金融、电信等行业广泛应用。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云计算厂商也以“云+超融合”的姿势涌入这一高速增长的赛道。比如,华云数据凭借其多年的产品研发及在云计算领域的深耕经验,推出了双技术栈企业级超融合产品线,包括华云自有知识产权企业级产品H²CI™;华云及其战略合作伙伴VMWare公司打造的企业级产品vSAN 和混合云场景企业级产品VCF,聚焦在私有云、混合云场景,以“开箱即云”为主要特色。青云QingCloud在超融合领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宣称其青立方具备全栈云计算能力。总体来说,与服务器、存储领域的传统IT厂商不同,华云和青云代表着超融合领域的一股新生力量。

3、区块链:虽然区块链是2018的一大热门领域,但因为区块链在云计算上的应用还不够清晰,各家云计算厂商在结合区块链技术的落地产品还比较少,云服务商对区块链应用场景都在观望和探索中,主要在新能源、普惠金融、游戏、供应链等领域开始结合行业场景落地。

四、2018上半年关键词:自主可控、多云环境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此前有预测将会蔓延到云计算领域。在此时局下,“自主可控”和自主研发能够让云计算厂商掌握底层技术的制高点,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虽然,在云计算的成熟度来说,我国和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我国云计算产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和品牌积淀,也形成了一股“中国云力量”。例如,作为中国云代表的的华云数据,在2018年成长迅猛,不仅在私有云领域打造了诸多行业典型案例,行成了在轨交、教育、政务等行业的优势,还是混合云不可多得的实践者,已经拥有的20多家分布全球的数据中心是其公有云的基础保障,据悉还将在华南和西北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并且,华云数据开始网罗全球人才,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业界专家加盟,公司技术人员占比超过70%,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中国云力量。除此之外,中国云中的阿里云,腾讯云、青云和UCloud等云厂商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自研力度,外国云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瓦解。

近几年,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长期的发展后衍生出一种新模式——多云。多云指的是多种云的混合模式;另一层面,多云也指多个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结合。多云、混合云等模式会是2018年云计算的主旋律。而多云和跨平台的统一管理,则变得重要。

结语

在过去的2018上半年,在资本层面更加理性,国家队加入云计算战局,云服务商各自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扩大战线或集中火力,市场的格局逐渐明朗。由于云计算必将成为企业数字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快速延伸,云计算的行业属性更明确。

科技行业从来不缺少奇迹,凭借技术、模式和生态等创新,“逆袭”、“超越”等故事在这个行业上演,就像最近火了半边天的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不断吞噬着传统老牌咖啡的市场。随着本土云计算领域的飞速发展,笔者也更加看到像华云数据这样的资本雄厚、市场目标明确、勇于创新的中国云力量的代表,成为新晋竞争者,为行业注入活力。

2018下半年,云计算市场还将上演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