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改善人类生活?37%的技术专家告诉你未来10年内可能不会实现
4354
2018-12-11 15:43    文章来源:T媒体
文章摘要:被寄予厚望的AI何时才能真正改善人类生活?时间会给你答案,但愿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自上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AI)诞生以来,60多年的时间,其应用可谓浮浮沉沉。经历过三波浪潮后,AI在近几年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

回顾过去几年的上榜技术,可以发现,越来越多与AI有关的技术入选榜单,例如2008年的机器学习、2009年的 Siri、2013年的深度学习、2014年的神经形态芯片、2016年的语音接口与知识分享型机器人以及 2017年的自动驾驶与强化学习等,可见AI影响之深。

不过,在AI大行其道的今天,人类对其影响的思考也越发强烈。AI技术的发展何时会达到改善人类生活,造福于民的程度?

对此,皮尤中心(Pew Center)对979多名开发人员、企业高管和政策领袖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约37%的技术专家认为,未来10年,大多数人的生活不会因为AI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好。

本次的研究参与者明确表达了他们对未来人类能动性的担忧,一些人表示,他们担心人们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因为“黑匣子”工具对决策的贡献越来越大。另外一些人担心的是,AI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不受公共利益约束的公司管辖范围内,其他人则表示,他们担心依赖锁定即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到侵蚀,以及自治武器、网络犯罪和宣传的破坏性能力。

“我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像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那样增强人类的认知,”互联网名人堂(Internet Hall of Fame)成员、谷歌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布道者温特·瑟夫(Vint Cerf)告诉皮尤。“肯定会有滥用和错误出现,而且有些是有害的,所以我们需要考虑这些技术是如何实现和使用的……”

德勤(Deloitte)今年早些时候一份报告的受访者对AI也表达了类似的保留意见。超过20%的人将“网络安全漏洞”列为AI开发和应用的关键问题,43%的人将“基于AI/认知建议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列为TOP 3之列。此外,约39%的受访者称AI在关键任务或生死关头的失败是他们的担忧之一。

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重点关注狭义人工智能(ANI),也就是像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和微软的Cortana这样的机器智能,它们在特定任务上与人的能力相当或超过人。参与调查的人说,他们担心人类可能会牺牲他们的独立性、隐私权和选择权,因为ANI可以获得“可感知的优势”,他们担心ANI将继续倾向于“错误、偏见、不当的逻辑或假设”。

皮尤研究中心互联网和技术研究主管Lee Rainie表示::“这些专家指出,自治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可怕的可能性。”

受访者预测,在未来几年,AI可能很快在复杂决策、推理、分析和模式识别、语音识别和语言翻译等任务上赶上或超过人类智能。然而,他们承认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在医疗保健领域,他们预计AI将在诊断和治疗病人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商业和智慧城市中,AI将通过执行目前由人类工作者承担的重复性、单调的任务来节省时间和金钱。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调查,这些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将导致GDP在接下来的10年增长1.2%,并且在未来12年将帮助获取额外20~25%的净经济效益——全球范围内13万亿美元。

其实就事论事的话,大家也都知道,并非所有关于AI对就业影响的研究都描绘了一幅特别美好的图景。世界经济论坛、普华永道和Gartner都预测,到2025年,AI可能导致裁员多达7500万人。麦肯锡今年预测,随着需要更高技能的工作从40%增加到50%,2030年要求“低数字技能”的工作比例可能从目前的40%下降到30%。

然而,对机器人主宰未来的担忧可能有些偏差。普华永道第11次年度数字IQ调查显示,在60多个国家中,只有53%的企业和技术高管表示,他们正在计划AI投资和用例。大约19%的人说他们至少有一个用例和一个计划,只有4%的人说他们已经成功实现了这项技术。

皮尤研究中心报告的受访者提出了三种可能有助于在AI方面取得理想结果的解决方案:

  1. 改善跨国界和利益攸关方团体的合作;

  2. 制定政策以确保AI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部分方法是引入新的法规和认证流程;

  3. 改变经济和政治体制,以更好地帮助人类与AI的竞合,特别是确保AI的进步旨在“造福全人类”。

     

伊隆大学互联网想象中心主任、调查对象詹娜•安德森说:“许多专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能预见的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上。这些其实可以浓缩成一个相当明确的诉求,即人们应该联合起来创新那些被广泛接受的、旨在开放、去中心化和智能网络的方法。他们建议,经济和政治体系应该被重塑……(以)扩大它们的能力和功能,以加强人类/AI的合作。”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