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有云已经进入一个成熟期,市场格局已定。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等云厂商占据了该市场的大半江山。 很多人认为,在公有云之后,混合云将是下一个“云计算”。无论是IBM 340亿美金收购红帽,还是微软推出混合云Azure Stack,亦或是前不久在AWS re: Innovation大会上推出AWS Outposts混合云架构的亚马逊,都显示了科技巨头进入混合云的决心。 作为传统硬件巨头的戴尔在转型之中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 虽然距离2016年10月12日,戴尔宣布以670亿美元收购EMC已经两年多时间了,但当戴尔投票回购VMware追踪股票,并于11日上午再次上市时,就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些举措背后究竟是什么战略。虽然说这显然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灵活性,但其实670亿美元的EMC交易一直以来都是为了给公司打造一个混合和私有云的未来图景。 混合云涉及在本地和云中管理工作负载,而私有云则是公司自己运行的云,可以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运行,也可以在公共云中的专用硬件上运行。 Moor Insight & Strategy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表示,这种方法需要更长的投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今天上午看到的这种改变。他表示:“我相信,与长期投资者一起的话,戴尔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投资于其混合市场,因为该投资将是长期的,至少是5年。”他说,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需要建立更多的本地到公共连接器的服务。 戴尔可能是帮助构建其中一些缺失部分的公司。 它一直是硬件公司的核心,因此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发挥其优势。当该公司在2016年斥资670亿美元收购EMC时,它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迈克尔•戴尔很聪明,他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将公司推向一个新的方向。 尽管存储组件是这一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EMC的核心存储产品可能从来都不是重点。戴尔和他的投资者可能更关注联盟内部的其他部分——更广泛的EMC公司内部松散耦合的公司集。 发挥桥梁作用的VMware 在这个团队中,最耀眼的明珠当然是VMware,这家公司将企业引入了服务器虚拟化。今天,它在本地数据中心和云之间的混合世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VMware与AWS达成了广泛的协议,并在本地和异常流行的亚马逊云之间架起了一座关键桥梁。熟悉VMware的IT专业人士肯定会乐于将其用作云控制面板,当他们将工作负载转移到AWS云虚拟机时。 事实上,在本月早些时候AWS re: Innovation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AWS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就表示,与VMware的合作在很多不同层面上都对公司产生了真正的变革。“虚拟世界的大部分是在VMware之上建立的,VMware是大多数企业的核心。当你开始试图解决人们在本地和云之间的问题时,与VMware的合作使我们能够找到方法让客户继续使用他们已经使用的工具,并且可以在我们平台上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使用这些工具。” 这两家公司还宣布了在新的AWS Outposts 服务器上的合作扩展,这些服务器将AWS云引入本地数据中心,客户可以选择使用VMware或AWS来管理工作负载,无论他们是在云端还是在本地。目前尚不清楚AWS是否会将其扩展到其他公司的硬件上,但如果会的话,可以肯定,戴尔也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Pivotal的关键作用 但戴尔在收购EMC时不仅看中了VMware,还看中了Pivotal。这是另一家公司,它在某种程度上很像VMware,公开上市交易,独立运营,即使是生活在戴尔产品家族中。VMware负责管理服务器端,而Pivotal则负责构建软件产品。 当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上市时,其首席执行官Rob Mee告诉TechCrunch,戴尔认识到Pivotal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更好。 “从戴尔收购EMC开始,迈克尔对我的分工很清楚:你自己管理自己的公司。 我只是来帮忙的。 戴尔是我们最大的股东,但我们是独立运营的。其实自收购以来,就有机会做这个独立运营的测试了,并且它已经证明这是成立的,“Mee表示。 Virtustream也可以成为一个关键部分,提供在多租户云上运行传统企业应用程序的链接。 EMC在2015年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之后在当年晚些时候将其作为EMC和VMware的共同拥有企业分拆出去。 该公司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可以连接SAP等曾经只在本地运行的应用程序。 当然,戴尔必须把所有的碎片都拿走,才能得到它最想要的。这可能就是转型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特别是到后来其可能会认为有些产品可能已经过时了(尽管即使是较老的产品也会带来大量遗留许可和维护收入)。 尽管长期趋势是向云转移,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有工作负载停留在本地。戴尔似乎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混合/私有云供应商,而这一切都需要为那些为不会全部将业务上云的人/企业提供服务。这一策略能否长期奏效还有待观察,但戴尔似乎将赌注押在了这一做法上,而如今的上市举措只是巩固了这一点。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