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微软和IDC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预计将加速亚太地区的创新,但目前使用该技术的公司还不到一半。
报告称,尽管大多数受访的决策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他们保持竞争力很重要,但该地区只有41%的公司采用了这种技术。
微软亚洲区总裁Ralph Haupter在周三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阻碍企业欣然接受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碍之一是技能短缺。
转变观念
报告指出,尽管大多数公司表示愿意投资并对员工进行再培训,但他们缺乏时间,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起。一些受访者还说,他们没有合适的培训计划。
咨询公司麦肯锡此前曾表示,自动化将刺激人们对先进技术技能和更高认知技能(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复杂信息处理)的需求,而对体力和手工技能的需求将下降。
不过,Haupter表示,人们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威胁正在转变为他们对这项技术的好奇。
“人们现在真正理解的是,人工智能将是一种增加就业、丰富经验、消除非生产性东西的方式。我认为我们在人工智能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方面走在一条非常好的道路上。”——Haupter接受CNBC的Squawk Box栏目采访
亚太地区“还没有准备好”
微软和IDC对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商业领袖和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未来准备业务:通过人工智能评估亚洲的增长潜力”(Future Ready Business: Assessing Asia's Growth Potential Through AI)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创新、竞争力、客户参与度、更高的利润率和员工生产率是企业采用人工智能的部分原因。
IDC亚太区咨询业务副总裁Victor Lim在一份声明中称,"亚太地区还没有为人工智能做好准备。"他补充说,而且企业必须不断地对这项技术进行投资,有时还不能立即获得回报。
Lim说:“现在迫切需要人才和工具来开发、部署和监控人工智能模型,同时还需要有健全的数据基础设施和适当的治理。”
报告中提到,在这一点上,亚太地区的中国已开始积极推动,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来主导人工智能领域。北京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领导者。
“我认为中国有很多工程能力和技能,”Haupter说。同时,他还补充说,微软在认知服务、物体和语音识别方面的一些重大人工智能突破来自该公司在中国的研发团队。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