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 网络安全已进入到“内生安全”时代
6412
2019-08-21 15:43    文章来源:T媒体
文章摘要:2019年北京网络安全大会上,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介绍了新形势下的“内生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网路安全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如何?又有哪些新形势的安全威胁?在21日由奇安信举办的2019网络安全大会上,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现场讲解了新形势下的新网络安全。

齐向东认为,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网络安全进化到了“内生安全”时代,网络安全正经历从I(互联网)到C(网络安全),C(个人)到B(组织),从重视到看见,从外部向内部演化的进程,因此需要依靠聚合,从信息化系统内不断生长出自适应、自主和自成长的安全能力。微信图片_20190821153822.jpg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 齐向东

齐向东从进化、内生和聚合三个角度发表了其对目前网络安全态势的观点。

物联网时代 网络安全攻击目标不仅限于个人数据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网络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经历了从互联网到网络空间的演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目标主要是防止数据被破坏、被泄漏和网络瘫痪;网络空间,尤其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的攻击目标已经涉及到政府和企业,所以安全的目标也逐渐扩大到包含设施、数据、用户、操作在内整个网络空间的系统安全。

微信图片_20190821153828.jpg

从2015年开始,齐向东每年都提出其对网络安全的观点看法:2015年,数据驱动安全;2016年,协同联动;2017年,人是安全的尺度;2018年,安全从0开始;而到了2019年,随着网络攻击目标的不断扩大,齐向东认为,安全能力必须在内部的业务系统上构建,才能真正解决客户的业务安全问题,即所谓的“内生安全”。  

内生(Build—in)安全三大能力:自适应、自主、自成长

关于内生安全,学术界持有不同的观点。有观点认为,内生安全,指依靠网络自身构造因素产生的安全功效;还有观点认为,内生安全是通过增强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内部的安全防范能力,使攻击根本不可能发生。

而齐向东提出的内生安全,更聚焦于攻防过程,指的是不断从信息化系统内生长出的安全能力,能伴随业务的增长而持续提升,持续保证业务安全。

这就决定了内生安全必须具备三大能力,即自适应性、自主性和自生长性。

齐向东将内生安全的自适应性比喻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既能做到“明察秋毫、防微杜渐”的告警功能,又能拥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入侵之敌”的防御功能。

而内生安全的自主性则要求每个组织必须针对自己的业务特性,立足于自己的安全需求,建设自主的安全能力。只有外生的安全数据,解决不了内部安全问题;只有外生的安全能力,解决不了内部的安全问题;只有泛化的安全大脑,解决不了内部的安全问题。

自成长性,则更像是安全能力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需要安全能力能够做到动态提升,核心是人的进步和成长。

微信图片_20190821153833.jpg

内生是目标 聚合是手段

内生安全能力是网络安全发展的目标,而要推进该能力的建设,则需要以“聚合”为手段。

信息化系统和安全系统的聚合,产生自适应内生安全能力。要实现自适应,需要把信息化系统与安全系统聚合起来。通过对信息化系统的分层解耦、异构兼容,以及把安全能力资源化、目录化,通过标准接口进行协同后,才能拉通网络控制系统和业务控制系统。

业务数据和安全数据的聚合,产生自主的内生安全能力。数据既是业务的核心,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核心。以往安全关注的是网络运行数据,但要建立自主的内生安全,还必须关注相关的业务数据。聚合这两种数据,就要建立起业务与安全统一的实体关系数据模型,把不同的数据聚合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数据视图,通过检索、AI及更广泛的知识来发现隐藏在多层关系背后的安全问题,从而不仅感知网络层面的威胁,还能感知数据滥用与泄漏窃取。

IT人才和安全人才的聚合,产生自成长的内生安全能力。网络安全的攻与防,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所以,在一个具体的安全业务场景中,既需要专业的IT人才,也储备专业能力的安全人才,企业在人才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安全人才的建设考虑进去。

网络安全,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人则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信息处理技术专家蔡吉人在大会现场所说的那样:“网络空间安全永远在路上” ,而作为网络安全守卫者的一份子,奇安信也一直在为网络安全建设添砖加瓦。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