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6483
2019-09-29 10:21    文章来源:ERP之家(erphome)
文章摘要:要想成为真正的“高成长人群”,防止你与预期“背道而驰”,就要学会并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今天去看我们周遭的信息环境,不得不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对信息的摄取广度有了延展,却因此限制了我们摄取信息的深度。我们日常的视野中,总是充斥着碎片化信息之「过」的问题——即 99% 的东西,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或者说在「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的思考模式下对我们没有任何价值。

麦克卢汉曾说: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放到现在来看,也是一样的:一旦你习惯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你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因此成为「低效勤奋者」——看起来每天忙碌,到头来却一无所获。

为什么?因为战术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而这种「战略思维懒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战略决策失误,陷入了低成长的陷阱。

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肢体的勤奋上。要想成为真正的「高成长人群」,防止你与预期「背道而驰」,就要学会并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以下,Enjoy:

 01 

许多人宁愿做「低效勤奋者」,也不愿意深度思考

以下这个故事,人们常常用来说明执行力的问题。

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却没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论。

老板对他说:「李四,你现在帮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李四从集市回来,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老板问:「有多少?」李四不知道,于是赶紧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 40 袋土豆。」老板又问他:「价格呢?」李四说:「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啊。」

于是老板让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去做同一件事。张三回来,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 40 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 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一定能赚钱。」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从执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没有责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有两个方面不如张三:

一是不愿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级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伯特兰·罗素说: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观察我们身边不少看似勤奋的人,却混得不行,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低效勤奋者」。

「低效勤奋者」有两个特征:不愿深入思考,釆取低级思考。这就导致他们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长慢。

「低效勤奋者」之所以不愿深入思考与釆取低级思考,是因为这些人不会深度思考。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

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

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02 

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深度思考,首先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大多数人从学校开始,就习惯了被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计划牵着鼻子走;到了工作单位后,被上级的指令与监督驱使着行动。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学习与被动思考。本文开头故事中的李四就是这么一个人。

釆取这种被动的学习与工作方式的人,亦步亦趋,跟着别人的思维走,既没有偷着懒,一样的累得像狗;又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不到位,内心充满压力感。

而主动学习不是这样的。我注意到那些学校中的一些学霸,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节奏,以自学为主。在他们眼里,学校统一的学习计划与老师,只是其中之一的辅助途径。我见过一位高中学霸,高一就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

我年轻时刚参加工作,就很纳闷:为什么我的上司文化程度不如我,但他批评我时,总能看到我看不到的问题,想出我想不到的办法。

有同事解释说,因为领导比我经验丰富。我就不服这个邪,于是,我决定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我强迫自己重视并安心本职工作。

其次,在了解工作职责和部门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较高目标、专业能力体系化学习计划与工作计划。

然后,自己找问题,并带着问题在部门內外、行业內外进行广泛的学习与专注思考。这个时候,关键是能够投入业余时间用在学习与工作上。

这样一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很快找到了感觉,看问题、想办法、做事情,都能踩到点子上了。

在我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我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与我的见解,都能走在领导的前面。这样不但使绩效明显提升,博得上司的赏识,而且自己也感到对工作有了发自内心的兴趣,还心情舒畅,不像过去一样有压力了。

 03 

人生最大的思想误区,认为战略短板可以用战术的勤奋来弥补

在前几年大众创业的热潮中,我认识的一位老乡,他三十来岁,也按奈不住心潮澎湃,说老子决定不打工了,创业当老板去。

他拿出准备结婚买房的钱,加上找众多亲朋好友众筹的款子,共逾百万,开了一家餐馆。

我是偶然去吃饭碰上他的。吃完之后,他问我,餐馆办得怎么样?

我实话实说,你这个啊有两个战略上的问题:一个是地段偏僻了,另一个是菜品虽然有特色,口味也挺好,但根据我对周边人群的了解,你这定位有点不精准,高不成低不就。

这老乡听了有点不高兴,跟我大谈什么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创一流莱品。最后他说,这地段偏是偏了点,但租金便宜,我可以把省下的资金,用来作广告,搞宣传,打响牌子,还是划算的。

后来听说他在广告与促销上做了很大努力与很多动作,如微信宣传,店內有奖促销,优惠促销,派人在路口撒广告传单,到附近小区与写字楼贴广告。可以讲,凡营销教课书上提到的促销招术,他都几乎用了一遍。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半年后便停业倒闭了。

我发现,不少人有一个盲目的自信,以为战略上的短板,可以用正确的战术和增加战术资源投入,来弥补,来挽救。

这实质上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而这种「战略思维懒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战略决策失误,结果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面所讲的选择「低成长区」还是选择「高成长区」,这都属于战术层面的思考,这些你选择对了,做对了,也还是不够的。

比战术层面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战略层面的深度思考。

你必须把决定事业全局与长久成败的战略决策视为头等大事,在战略上多学习,多动脑子,多花时间,多选择,多比较,不怕麻烦,力戒「战略思维懒惰」。

要能「忍、等、准」,有耐心,时刻准备,创造机会,但勿因急躁而轻举妄动。

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就须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好的商业模式,把握好机会,使机遇同自己的核心能力、关键资源、价值观相匹配。然后,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

如果你是职场人士,在注重选好行业、公司平台时,更要选好职业,并且使这些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特质潜能、价值观相适合。然后,根据环境和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机会制定自己的长远职业发展计划与新能力学习计划。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当你抬头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们所在的职业或行业己经衰落,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都很低微,或前进的战略大方向错了。

 04 

附录-时间管理 out 了,精力管理才是王道!

鲁迅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然而,挤时间这一招貌似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即将取而代之的,是「精力管理」。如何做好自己的精力管理?本文教你几招。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人采取的方法是拼命挤时间。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每周的 168 个小时中,每一个时段的工作效率都有所不同。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精力管理。」这句话出自商业顾问弗利普·布朗(Flip Brown)之口。他创建了总部位于佛蒙特州的商业文化顾问公司 Burlington,还写过一本书,名为《平衡你的工作效率:不把自己逼疯,也能效率超人》(Balanced Effectiveness at Work: How to Enjoy the Fruits of Your Labor Without Driving Yourself Nuts)。

布朗说:「我们可以把时间当成静止不动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看医生的时候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而到雪地上滑雪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工作时会很轻松,做某些特定的工作是也有同样的感觉。」

他还说,这种感觉上的差异和时间无关,而是和精力、热情息息相关。我们如果遵循自己的生理规律,接触正能量满满的任务、工作和人,那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工作。

以下几招教你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不要没开工就泄气

如果一大清早就看到一张满满当当的日程表,你会不会有想死的冲动?如果会,你的精力在开工前就已经跑掉一大半了。

布朗说,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效率,或者在看似重要、实则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花了过多时间。不是干什么都得跟打仗似的。别对自己要求过高,给自己的任务量要合理。

他还说:「如果工作环境压力很大,或者官场气十足,就很难做到给自己减压。然而,我们的大脑、身体、灵魂的承受力都有限,逼太紧会出事。」

留意精力充沛时段

布朗说,有些人知道自己什么时段精力最充沛。例如,有些人早上刚起来的时候思维最活跃,有些人要到晚饭后才会创造力爆棚。

如果你对自己的状况不太了解,那就花一两周时间把自己的状态记录下来吧。记下自己哪些时段效率最高,精力最充沛;哪些时段没心思工作,想喝咖啡或者想睡觉。

好好利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把这些时间用来做必须在最佳状态才能完成的工作,还有你不喜欢的工作(布朗最不喜欢的是记账)。如果你在效率最高的时候做这些事情,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完成。

及时补充精力

布朗十分反对「白天黑夜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他认为,有必要在一天的紧张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补充精力,以保持最佳状态。

累了就休息几分钟,尽量出去吃午饭,或者每天抽出时间散散步。你可能会觉得,自己都忙成狗了,哪有时间休息。但是,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休息过后,注意力更集中了,精力更充沛了,用这种好状态去工作,用在休息上的时间瞬间就补回来了。

布朗说:「如果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保持工作高效率,就不能让大脑连续工作超过 90 分钟。如果超过 90 分钟后还不休息,工作效率就会降下来。」

寻找补充精力的源泉

每个人补充精力的方式都不同。有些外向的人的方式是聊天,有些人的方式是独处静思,有些人的方式则是体育锻炼。每个人得清楚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

布朗喜欢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去散步三到五分钟。他说,找到能让自己『回血』的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融入一天的工作中。

布朗说:「有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每天都能保证有时间休息,但我们必须尽力去争取。」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