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离不开「长期主义」与「价值共生」
4753
2019-11-19 10:13    文章来源:ToB行业头条 作者:王艺多 (wwwqifu)
文章摘要:长期主义,价值共生。

企业在快速地商业竞争,尤其是在现在的互联网快速发展与全球化动荡格局中,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时,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长期的经营假设。这个假设是企业的价值与行为的终极来源,是从潜意识层面“理所当然的观念”。

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这个观点所有读过高中的人应该都非常熟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自始至终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比如一棵树,它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但它无疑随着地球以每秒 30 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公转。

运动,其实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在商业时代,企业发展,更是如此。

提到商业变化,我们最常想到的一个形容词就是「瞬息万变」。如果说,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几百年前,商业的变化或许还没有这么快;而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商业发展变化的速度几乎是呈指数型增长,「风云突变」的程度简直难以想象。

曾经我们看到过这样一组研究数据:过去一家企业从初创,到成为行业巨头,可能需要上百年;而互联网的出现,把这一速度拉到了 20 年;而移动互联网,又把这一速度拉到了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甚至更短!

比如 TMD(字节跳动、美团、滴滴)的崛起,比如小米、瑞幸咖啡、拼多多的快速增长渗透。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老牌的巨头,在这种快速的变化之中,轰然倒塌。

比如曾经的诺基亚、柯达……

正如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时,时任诺基亚 CEO 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对媒体说的那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1.png

这就好像崔健唱的那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当你仔细品味约玛·奥利拉说的那句话时,你会读出他言语中,对诺基亚应对商业变化作出了努力,但最终没有找到答案的那份遗憾和不甘。

我们一定相信,任何一个企业家,在创办和经营一家企业的时候,都希望它基业长青。即使马云说,他不希望阿里巴巴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公司。但他给阿里设定的目标是生存 102 年,整整跨越了 3 个世纪!

到底如何才能让企业真正基业长青?尤其是深入到业务层面时,恐怕所有人都想知道:要怎么做?

上周末,「ToB 行业头条」受邀参加了 2019 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也许此次论坛的主题,就是问题的答案:

长期主义,价值共生。

在北大国发院 BiMBA 院长陈春花教授的观点中,企业在快速的商业竞争,尤其是在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与全球化动荡的格局中,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时,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长期的经营假设。这个假设是企业的价值与行为的终极来源,是从潜意识层面「理所当然的观念」。

这就是长期主义的基石。

2.png

北大国发院 BiMBA 院长陈春花

可能陈春花的观点稍显晦涩,我们把它翻译一下。

比如可能所有企业都知道,顾客就是上帝。「顾客至上」这个理念,在企业经营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恰恰是这种「潜意识层面的理所当然」,在真正的经营中,非常容易被企业忽略!

很多时候,很多企业其实无法坚持它的长期目标,或者说会因为利益驱使而抛弃它所谓的长期目标。

为什么会有「店大欺客」的现象?为什么会有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什么我们需要「可持续发展」等等,其实都是这个原因。

可能从我们每个人的个体发展来说,中国人是极其倾向长期主义的。这一点从我们在储蓄率方面全球领先,很多家庭都希望有财产能够留给子孙后代这些方面就能看出来。

但在公共组织方面的长期主义,坦白说现在还是比较缺失的。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乐国林认为,中国现在能够真正践行长期主义,并且做的比较出色的公司非常有限,很多企业在经营时往往都是利益导向。「我认为,个人的长期主义,转换成企业组织的长期主义,这一环节到目前为止,做的还是非常弱的。」

3.png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乐国林

从企业的平均寿命来看,像美国和日本,他们的企业平均寿命是 8~10 年左右。而中国这一数字仅仅大约是 1.5 年。

如此之大的差距,除了因为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外,更多的问题恐怕在于,我们没有真正践行长期主义,为利益驱使做出不符合长期价值目标的事情,甚至违法。最典型的案例恐怕要数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了。

作为一家经营了半个世纪的企业,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认为,康恩贝之所以能走过 50 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真的把「生命的意义」升格成了企业哲学,想让世界更加美好,而不是为了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的利益去坑蒙拐骗,不顾商业伙伴的利益去尔虞我诈。

4.png

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

「我们需要按照这样一份初心和使命去工作,这是企业长久的根本。」

再举个例子,比如金蝶。

根据「ToB 行业头条」对金蝶的长期观察,金蝶也是践行长期主义的典型企业。

尽管与 26 年前创业时相比,金蝶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实际业务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连名字都变了(金蝶的前身是深圳爱普电脑公司)。但从媒体的角度观察,我们认为这些调整,并没有影响金蝶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初心。

我们来看金蝶是怎么做的。

我们先从金蝶发展历程这一宏观角度来看:

最初,徐少春带领金蝶开发财务软件「打天下算盘」,花费 10 年时间帮助中国 1200 万名会计人员甩掉算盘;

2001 年至 2011 年时,金蝶战略转型企业管理软件,跻身中国 ERP 市场前三;

再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大力发展 PaaS 和 SaaS,金蝶推出金蝶云·苍穹、星空、管易云、精斗云、云之家等产品。让金蝶不仅连续 14 年稳居成长型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更连续 3 年在企业级 SaaS ERM 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此外,金蝶是入选 Gartner 全球市场指南(Market Guide)的中国企业 SaaS 云服务厂商。

这些都说明着金蝶的长期主义一以贯之。

我们再从实际业务这一微观角度出发来看:

金蝶之所以能够在去年上线金蝶云·苍穹(大企业云服务平台),是受益于自身 20 多年的技术与业务积累。因为在云计算 IaaS、PaaS 和 SaaS 三层之中,苍穹所处的 PaaS 层,需要大量的核心技术支撑。例如分布式计算、微服务架构等等。

据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 CEO 徐少春透露,像动态模型等技术,金蝶在 2000 年之前就进行了研究,这种领域模型的低代码开发,使得金蝶极大的提高了研发速度,让很多工程系统得以快速上线。

5.png

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 CEO 徐少春

过去可能大型企业要在云上研发部署一套系统,需要进行长达半年左右的研发,而现在大约只需要花费两周时间。

「这种成果,是技术带来的改变。而核心技术是需要长期投入的。金蝶大大小小的技术专利累积超过 1400 多件,在业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不能坚持长期主义,可能我们就很难承担持续的高研发投入,转而追求利润与效益。」徐少春在接受「ToB 行业头条」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坚持长期主义,其实也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企业经营中,要想更好坚持长期主义,「价值共生」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甚至是必须的。因为在如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任何一家企业,和外部竞争环境都是共生关系。

也就是说,要想成为长期主义者,就必须做到价值共生。

什么是价值共生?就是要成就他人,要合作,要共赢。

比如华为的「数字行动计划」,花费 10 年时间,帮助全世界 108 个国家的 30000 名学生提升数字能力。这一方面让这些学生有了谋生、甚至改变社会层级的机会与手段,同时也让华为有机会选拔和补充自身更优秀的技术力量。这种力量,让华为在如今哪怕接受整个国家对它发起挑战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极高的增长。

再比如新希望、温氏等,无一不在做着连接农业产业链,赋能养殖户的价值共生。

还有金蝶。

在陈春花看来,金蝶之所以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全新的云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时候脱颖而出,原因也是在于,它能够确立价值共生战略,通过新技术赋能新商业。

再以前文提到的金蝶云·苍穹为例,其实苍穹就是一个企业数字化的共生平台。

苍穹所处的 PaaS 层是在云计算架构的中间。向下看,它的底层 IaaS 部分是与其他云计算厂商合作的,允许同时部署在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各种不同 IaaS 云服务上,而并非自己进行底层搭建。这就是一种价值共生,赋能合作伙伴。

而向上看,苍穹利用数字化技术,围绕重构产业价值链进行创新,由上端丰富的 SaaS 应用面向最终客户,让客户在苍穹上快速进行应用的研发和上线,快速实现转型加速。这又是另一种价值共生,赋能客户。

在「ToB 行业头条」来看,金蝶所倡导的产业互联网,其实一直都是与各个产业龙头共同生长,形成命运共同体。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蝶与温氏集团合作,助力温氏成为全球第一大养鸡企业、第二大养猪企业。

当然,商业的问题永远都是极其复杂的,一家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一定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我们依旧希望强调的是,面对当前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要真正践行长期主义与价值共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立足。

因为变化是永恒的,而只有长期主义与价值共生,我们才有可能超越变化,让自己在不确定的动荡中真正成功。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