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RP数据,这一篇够全面了!
9301
2019-11-26 10:12    文章来源:ERP之家(erphome)
文章摘要:数据对于ERP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利用这些数据呢?

2.png

如何做到 ERP 基础数据的整理?

参与过 ERP 项目实施的人都应该知道,ERP 项目实施能够成功,关键在于细节。有人这样说,ERP 不难,只是很繁。这里所说的繁,指的就是整理 ERP 基础数据的过程。整理 ERP 基础数据的确很繁琐,这个过程并不比 ERP 上线轻松,但它并不难,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ERP 项目实施成功靠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可见,ERP 系统中基础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ERP 系统中共有三大数据源,分别为工程数据源,库存数据源和其它各项参数的设置。其中,工程数据源和库存数据源占据了整个 ERP 系统数据库的 90%,它们的整理难度也是最大的,整理周期也是最长的,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完成。而各项参数的设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项目实施成功后对系统的日常维护。

工程数据源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编码体系、物料主文件(ITMB)的建立、BOM(物料清单)的搜集和整理、产品工艺路线的确定等。鉴于建立工程数据库的工作量较大,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才能完成,加上工程数据的整理与录入涉及到许多业务部门,因此,需要成立由多个部门的业务人员组成的工程数据小组。该小组一般由 ERP 工程的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要求企业标准化小组、信息部的成员加入。

数据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 ERP 系统编码体系的建立与维护,整理、规范企业的工程数据,保证企业工程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建立科学的编码体系,所涉及的部门非常多,因为一套完整的编码体系包括物料编码、供应商编码、客户编码、库位编码、计划员/采购员编码等。其中,物料编码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不同工序之间不同层次间的产成品都应该有自己的编码,它包括原材料、外购件、毛坯、零件、部件、产品等,编码体系必须在工程 BOM 数据整理前完成,随后要求深入到设计部门。一方面,设计图引用的物料应有编码,便于通过接口程序导入 ERP 系统。另一方面,进行产品设计时可通过 ERP 系统的相关查询工具,直接查询并引用 ERP 系统中的物料编码,这样便于物料编码的推广应用,也可以在应用中去检查编码的准确性。

在物料编码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重复编码」和「一物多码」的情况,如果有要及时纠正。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物料编码不要赋予它太多的含义,目前大多是采取「纯数字编码」,越简单越好. 从大类能够分清就可以了,如「0」开头的表示成品,「1」开头的表示五金件,「2」开头的表示塑胶件,「3」开头的表示油漆类等。物料编码一定要有可扩展性和延伸性,便于企业今后的发展。

产品的 BOM 结构,其实在任何制造型企业里都是存在的,就是不上 ERP 系统,研发部门也应该有一套相关产品的物料清单,只不过是没有规范化。对 BOM 数据的整理关键是搜集现成的物料清单,并对它进行修改,包括格式的修改和错误的纠正,以及物料编码的匹配等。对 BOM 进行整理时,物料描述一定要规范合理,尽量采取国际和国内的一些标准化描述,BOM 表的结构层次一定要清楚明了,那些是父项,那些是子项,那些是虚拟项,那些是副产品。应该设立什么样的工作中心,以及相关工作中心的产能设置等。一套 BOM 表完成后,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认真检查和审核,保证 BOM 表的准确性。

BOM 表录入系统存在较大的工作量,一套好的 ERP 产品,应该具有成批直接导入 BOM 表的功能,这样可以给 BOM 录入系统带来较大的方便。物料编码也可以成批直接导入到系统中,导入到系统中的物料编码不是单纯的编码,它还包括对应的物料描述、分类、计量单位、制购代码等等,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物料主文件(ITMB)。一般的 ERP 系统,每一条物料数据都提供了许多关于该物料的描述参数,用户并不一定对每个参数都要设置,只需设置那些系统运行时必需的以及对自己进行物料管理时有用处的参数。进行物料数据设置时,有些字段的内容是必须用户自己先定义后再从中进行选择的。另外的一些字段的内容则可从系统提供的可选项里进行选择。对于没有可选值的字段内容,用户在建立物料记录时按实际值输入即可。

库存数据源主要有仓库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仓库类型的设置,库位的设置,仓库交易类型参数的设置等。其中仓库基础数据的整理非常重要,如果先期的仓库管理比较规范,账物相符率较高,那只是将这些账物数导入到系统就可以了。如果账物相符率较低,那还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整理仓库的账物数。首先要在流程上要规范仓库的收发管理,包括仓库管理十大原则,无论是借料、补料还是物料退换,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操作,建立一套对仓管员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加强对仓管员日常工作的抽查。对一些数量差异较大的配件,可以采取循环盘点的方法,对其进行盘点,纠正错误,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只有这样坚持下来,仓库的账物才会越来越准确。特别是在 ERP 系统切换初期,尽管有些库存数不是很准确,但我们还是要坚持用系统的账物数,坚决丢掉手工帐,只保留一套帐,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磨合期,系统的数据才会越来越准。

库存管理经常用到的物料操作都是基于仓库和库位的,包括库位的建立(LMMT),移库(IMTR),发料(PICK)等,企业所有库存业务都涉及到仓库,主要有厂内外、租用的库房,车间库,倒冲库等,都应纳入系统的管理,明确定义。在设置仓库时,要先定义仓库的类型。在制造业企业,一般可以设置的仓库类型有:原材料库、配件仓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废品库等。仓库数据的设置,可以根据仓库的不同类型来进行,同一种类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多个仓库。在设置库位前,可以先对整个仓库进行分区,即设置库区。

在 ERP 系统中,库区的设置主要以物理方位进行,如东、西、南、北区;或者根据实地的划分,按顺序来分区。库位就是指仓库中物料存放的货架,在库区中按地点和功能进行划分,来存放不同类别或处于不同状态的物料。如物料质检前后应该分开存放,就要设置两个库位来区分,一个是待检库,一个是合格品库。库位的设置,可以方便仓库中对物料的组织,以及出入库时对物料的管理。

如何让 ERP 系统数据更安全?

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要想持续健康运营,为未来企业更好的发展甚至为上市做准备,就必须有安全的 ERP 数据,那么如何让 ERP 系统的数据更加安全呢?

1、制定 ERP 系统数据标准

ERP 系统数据要求应该是怎么样的?哪些是关键数据为必填项?填写的规范要求是什么样的?应该多长时间填写一次?应该由谁来填?填写的时候会有哪几个场景?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明确!由于 ERP 软件中涉及到的数据千千万万,不可能把所有数据都列进来,因此在这里需要列举的一定是涉及到企业运营核心的几个数据,而这几个数据的输出都应该是直接和企业的运营管理指标直接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效果。

2、制定 ERP 系统数据验证策略

如何验证 ERP 系统内数据是正确的呢?在这里一定需要有一个校验机制,如:总额校验、分项数据校验、相关数据校验、人工校验等多种方式,只有确定了数据验证策略,才可以考虑把这些验证策略做成数据验证工具,通过系统进行自动化检验,大大提高数据校验的效率。

3、制定 ERP 系统数据安检机制

需要确定数据安检的周期,是一周检查一次,还是一个月查一次,或者是季度、半年?哪些数据是需要一个月查一次的?哪些数据是季度或一年才查一次的?随着业务类型的不同,数据的安检周期也应该是不同的。另外,数据安检是由企业自行来完成,还是作为软件服务商的增值服务来完成,还和企业的预算、人员编制、服务商能力、双方的合作深度有着直接关系。

4、制定数据安检之后的改进措施

数据有问题了怎么办?整改呀。怎么改?是软件问题,还是操作问题,或者是业务规则与流程的问题?都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将问题落实到责任人头上,推动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系统越用越顺畅,而系统中的数据也能够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及时。

如何做好 ERP 数据迁移?

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 ERP 系统替换问题,而在系统更换前,现有 ERP 系统中有效数据的倒入,对 ERP 系统切换以及新系统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数据迁移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新系统不能正常启动,而迁移过多垃圾数据,将有可能使新 ERP 系统运行缓慢、甚至瘫痪。

因此,在进行新旧 ERP 系统替换过程中,企业 CIO 们除了要对新 ERP 系统进行项目需求、规划、实施,解决用户应用习惯以及开发相关接口外,还要认真考虑历史数据的导入问题。尤其是在现有 ERP 系统运行数年,积累了上百 GB 数据的情形下,CIO 们更需要仔细衡量历史数据的有效性和对新系统的影响以及数据迁移的方式和方法。而这决不仅仅是异构数据库、不同存储设备之间数据迁移那么简单,它更像是对以前 ERP 数据以及 ERP 业务流程的重新审视和考核。

解决好 ERP 替换过程中的数据迁移问题不仅是新 ERP 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对已有 ERP 系统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反思。

数据迁移切忌完整

对于传统数据迁移或数据库更替问题,企业 CIO 或数据库开发维护人员考虑得更多的是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但是对于 ERP 替换过程中的数据迁移而言,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却是大忌。因为新旧 ERP 系统替换过程中,历史数据的迁移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虽然看似一个简单的数据库更替问题,但是,它涉及到从一个 ERP 系统到另一个 ERP 系统,从一个应用模式转向另一个应用模式的转变,这更多的是 ERP 本身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同一厂商不同 ERP 产品替换,由于系统是在同一数据库基础上开发,而且存储逻辑或方法基本相同,所以旧系统中的数据利用率会很高,可以达到 70%;而对于不同厂商的 ERP 产品替换,其旧数据利用率不超过 10%,而且旧系统中数据利用得越多,新系统的负担就越大、性能越差、信息越不准确,这与简单的数据库迁移强调完整性有着本质区别。

而且,虽然用户选择的 ERP 厂商所提供 ERP 产品的模块可能相同,但是在相应实现方法、数据库记录的表结构以及 ERP 工作流程方面却是大相径庭,因此,ERP 替换过程中的数据迁移不仅仅是数据的导入、导出问题,更是系统的更换、工作方式的改变。

所以,在进行 ERP 数据迁移时,企业 CIO 们不应简简单单地把 ERP 数据迁移看作是单一的数据库问题。企业 CIO 们首先应根据新 ERP 系统的需求设立项目目标,针对新的模块确定所要迁移的有效数据,其次才是 ERP 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技术实现问题。

虽然,数据迁移问题往往是在对新 ERP 系统进行项目需求、项目规划、项目实施、相应接口开发和人员培训之后,但是用户在与新 ERP 厂商签订合同、进行项目需求调研、规划时,就应该与相应 ERP 软件厂商共同探讨如何选择有效的历史数据以及如何对旧 ERP 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导入等问题。

业务数据迁移有条件

对于 ERP 替换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平滑过渡到新的 ERP 系统之中,尤其是对不同厂商的 ERP 系统替换,原有数据的利用率非常低。因此用户和实施顾问更应该关注数据的有效性,即搞清到底哪些数据对于新系统功能模块来说是有用的。

其次,新系统自动生成,是指在 ERP 系统切换后,通过新 ERP 系统的相关功能,或为此专门开发的配套程序生成所需要的数据。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根据已经迁移到新系统中的数据来生成所需的信息。其实施的前提是,这些数据能够通过其它数据产生。

工具迁移是最普遍的方式,但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原来系统中遇到的数字,并不是客户想要的准确数字。所以在通过工具迁移过程当中,派一至两个人检查,对新系统导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在实际 ERP 数据迁移过程中,同时采用通过工具迁移和手工录入方式可能更为合理,即少量数据通过手工导入,大量数据通过工具迁移。比如对于仓库中上千种物料,通过工具迁移更为合适;而对于少量数据导入,如果还通过工具迁移,迁移的准确性肯定需要手工盘点来判断,如果之间出现误差,相关工作人员会再重新进行盘点或重新手工导入数据,其带来的繁琐程度大大超过直接录入。

解决好 ERP 替换过程中的数据迁移问题不仅是新 ERP 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对已有 ERP 系统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反思。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