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理解“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就清晰了!
13119
2020-05-06 10:49    文章来源:老刘的互联网思考
文章摘要:理解“数据中台”,核心是认清内涵;理解“业务中台”,核心是界定外延;理解“中台”,需要兼具文理科思维,雌雄同体的管理思维。

导言:上一篇文章《对“中台”等管理概念,用什么方式来理解才更好?》提供了先从“客观技术”去理解一个“管理+IT”概念的方法论,这种方法对理解“数据中台”这样的新概念是非常好的方法(数据中台的相关技术都相对比较“新”,需要读者去学习和掌握后再来讨论,避免不了解数据技术,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概念,探讨没有共同基础,避免“无本之木、无本之道”)。但这个方法对理解“业务中台”和“中台”就有一些难度,因为“业务中台”的相关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甚至是几十年来软件行业一直在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文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对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中台这三个最核心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成体系的认知方法,希望能对拨开当前“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台迷雾,有一定的帮助,供读者探讨。本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梳理下当前对中台特别是业务中台的一些主要观点,并对他们还不全面的部分进行一下简单评析(对数据中台可按上一篇文章的方法论去理解,或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详细讲解);第二部分,提出认识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认知框架,并对认知框架进行简单阐述。

第一部分、当前对“中台和业务中台”的一些主要观点及评析

一、《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及ThoughtWorks咨询公司的“企业级复用能力”定义。

钟华的《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是关于“业务中台”比较权威的介绍(阿里巴巴CTO、达摩院院长、中台事业群总裁张建锋曾评价说,这本书系统总结了阿里巴巴在软件研发工程上的一系列实践,既是阿里巴巴的技术发展史,也是一部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实践与发展史)。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其实是一些“道的观点”,是对比传统企业IT建设与阿里巴巴IT建设的一些思考;第二部分是共享服务中心技术内容介绍,即业务中台的产品技术;第三部分是案例。

1、从业务中台的产品技术上来说,业务中台是一套互联网产品架构。可以支持海量用户访问,如分布式服务框架、共享服务中心、数据库能力线性扩展、异步化与缓存、数字化运营、平台稳定性能力、共享服务中心对内和对外的开放共享等。

2、这本书对传统企业软件研发中的缺点认识深刻,也把阿里巴巴中间件团队(即业务中台团队)相对于传统企业软件的研发优势描写得非常清晰,比如传统企业信息中心的症结是项目制的管理方式,烟囱式开发,服务没有被业务“滋养”,信息中心很难培养出业务专家,能力没有沉淀,所以ThoughtWorks咨询公司的一些顾问在总结这本书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台是企业级复用能力平台”的概念。

3、阿里巴巴的中台实践及评析:阿里巴巴共享中心的建立和能力复用的前提其实是组织阵型的转变和业务架构师等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评析:“组织阵型的转变,从项目制开发转为运营型开发”,阿里巴巴是做到了,但这一点对其他企业来说,可能就是“海底捞你学不会”。IT部门从业务支持部门转为业务引领部门或业务赋能部门也是过去多年IT咨询公司在为企业做IT战略规划时给企业IT部门的定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多半是一种理想,极少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如苏宁集团在2012年至2018年全面进行互联网转型,投入巨大,自有IT人员从1000人扩张到10000人,他们对IT部门的定位也还只是“业务支持”部门(见苏宁易购IT总部执行副总裁乔新亮的一系列分享)。

本书作为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方面的权威书籍,没有说明或定义“中台”与“业务中台”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当下业内对“中台”等概念混乱的一大遗憾(当然从多个渠道了解,阿里内部对中台的概念从上到下也经过了多轮讨论,据说都未能达成统一的共识)。

阿里巴巴的高层被Supercell公司的模式所震撼,从而思考和调整公司的组织架构。本书的作者并不认为中台就来源于Supercell公司,相反阿里巴巴长期以来的“厚平台,薄应用”架构和“共享业务事业部”的产生、演变、发展对形成中台思想才具有“参考价值”!作者为什么不给一个更明确的答案呢?我相信作者一定思考过很久,或与团队讨论过很久,但还是比较难以给出一个有共识的答案。

其实,我想,对业务中台的迷惑,可能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业务中台的技术、理念、方法都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软件行业过去几十年都在采用,只不过技术演进到互联网架构,在管理上阿里巴巴做得更好,所以要从内涵或本质的角度来理解“业务中台”,都会产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我的观点是,理解业务中台反而要从与数据中台的对应关系来理解,或者从业务中台的外延来理解,具体如何理解我放在后面第二部分系统阐述。

 

二、网易副总裁、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对中台的定义及业务中台支撑技术。

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在其个人公众号(冷技术热思考)上分享了他对中台的定义及中台相关的三篇文章。他认为中台是:1、是一个共性能力组织(要有组织承载);2、具有业务属性(区别于平台);3、要支撑多个前台业务。

他把业务中台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即所有的中台都是业务中台(中台与平台的区别是有业务属性,而既然是中台,就具有业务属性,所以所有的中台都是业务中台);狭义的业务中台指在线业务的中台。建设在线业务中台一般需要云原生、DevOps、微服务、分布式事务等技术的支撑。

我推荐网易汪源的文章是因为:1、他的公众号确实有很多很有思想的文章,特别是数据中台和技术前沿等方面;2、网易和他在数据中台方面的文章对我最初理解数据中台的帮助很大;3、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对业务中台的理解应该也很有代表性。

评析: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新经济体,虽然其底层技术与软件行业差异不大,或者说是同根同种,但随着“业务”的不同,商业模式的不同,应用的不同,已造成了巨大的知识鸿沟和认知差异;甚至到底什么是互联网?也是见仁见智,比如雷军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一套方法论,是“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而王坚却不认同,他认为“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个字是什么行业都可以有的!并不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他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属性是“在线”!传统软件行业以前认为互联网就是媒体、门户、电商、游戏等,而阿里巴巴却说“互联网是基础设施”,跟水、煤、电一样会走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中台会给我们的社会和商业带来什么,会随着时间和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前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管理思想和实践,正致力于赋能传统行业,加速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当然这个过程确实在知识结构、认知广度上会产生巨大的挑战!本文也正是试图建立这样跨越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跨越不同知识领域的认知框架。

三、聚焦于“业务中台”领域的一些创业公司观点

随着阿里巴巴中台化战略的推进,为了构建TOB服务的生态,阿里巴巴鼓励和扶持了一些创业公司(很多也是阿里巴巴业务中台部门的核心员工出来创业),聚焦于“中台”领域,经过几年的探索,这些公司根据自身的理解,或不同的行业也提出不少的中台化实践,比如“MORE THAN 中台”,“消费者运营中台”,“全渠道中台”。这些实践在不同行业都有很多不同的实际应用,但在理论上或概念理解上并没有什么突破,相反造成了行业内对“中台”的更多混乱,所以去年年底甚至出现了《中台,我信了你的邪》这样观点的文章。

总之,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业内专家或一些聚焦于中台领域的创业公司对中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都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公认的定义或有共识的概念;除了笼统地认为中台包含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外,并没有对中台与业务中台或数据中台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笔者希望在后面第二部分提出的认知框架能够部分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部分、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认知框架

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领域已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其提出的许多理念和观点也已走到了时代的前沿,或者说到了“无人区”,比如数据是生产要素在2013年左右提出后,到现在2020年被国家写入中央文件;2014年左右提出的DT时代和互联网是基础设施,至今很多人也不是太理解;等等。阿里巴巴在2015年提出中台战略后,虽然到现在大家对中台概念还比较困惑,但从2018年开始,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建设中台,各个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也都逐渐在跟进、试探中台建设。特别是红蜻蜓、林清轩等几家新零售品牌企业,在并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2019年就开始推进中台建设,2020年初这次新冠疫情,让他们这些先行者收获颇丰,而且随着这次新冠疫情的持续,整个社会都会越来越“线上化”,越来越“数据化”,中台实践也会加速推进开来!

客观讲,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相关知识超越了大多数人的认知领域和知识的广度,这是当前对这几个概念讨论不清、说不明的根本原因。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中台是可以归入管理领域;业务中台应该归入软件领域;数据中台应该归入数据技术处理领域,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或体系。这三个中台所属的每一个领域,其知识都非常宏大和宽广,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机会跨越到另外的领域(华为任正非说:培养专家就让他在一个领域深耕;培养管理者就让他跨领域发展。总体来说,做管理的人相对来说是少数,而且在互联网、大数据领域,做管理也需要深厚的技术知识),所以在阿里巴巴,人们常说做数据工作(数据中台)的人与做业务系统(业务中台)的人是两拨人,需要两种不同的知识结构,长期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工作思维方式。

 

一、理解数据中台,需要先学习掌握数据相关技术,把握住数据技术的内涵。事实上,对做应用软件的人来说,理解数据中台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为从数据库建模开始,面向业务应用的OLTP数据库设计,与面向数据分析的OLAP维度模型设计,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走向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你以前是做BI、数据仓库的同学,还相对好一点(在传统软件行业,做BI、数据仓库的同学是很小的一部分人),而且即使你从事数据仓库和BI工作,还要跨越从传统数据到互联网数据的鸿沟,这些差异都不小(读者有兴趣可参见前面我的两篇文章,即《不理解DT,就不理解中台》以及《对“中台”等管理概念,用什么方式来理解才更好?》,本公众号后续也将会推送许多关于数据中台技术方面的文章)。

从2015年开始,大数据、数据智能、人工智能等取得了突破(标志事件有:2016年AlphaGo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数据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数精彩。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远见的人看到了未来数据世界的精彩,而人们总需要一些工具去触达,一些领先的公司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可知的是数据中台相关技术和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数据中台既是一套方法,也是一套工具技术,如果读者有兴趣,应该去学习了解数据技术,进而才能理解和把握数据中台的内涵。

二、理解业务中台,可以从与数据中台相对应的角度来理解,从“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角度来理解。即在DT时代,除了数据中台以外的,都是业务中台;或者说业务中台是“生产”数据的,所有生产数据的应用系统都是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的核心是“生产数据”而不是“中台”。我们可以借鉴企业架构的理念(企业架构是IT领域广受推崇的一种架构理念),企业架构中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对应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事实上业务架构也基本可以对应中台),这样非常清晰,也是符合企业架构的理念的(注:企业架构的其他内容是基于传统业务和私有部署IT架构,不一定能演进到云上的架构)。


如果从“字面”意义来把业务中台当成是一种前台-后台之间的“中台”,这种架构除了在特定行业外,在其他行业并没有多少生命力。如果把业务中台当成共享服务能力中心,或全渠道业务中台,作为“能力复用”的核心,但在传统软件行业,“能力复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是共享财务中心,还是共享人力资源中心或ERP中都有许多共享服务!事实上,阿里巴巴的共享业务事业部的“共享复用理念”是传统行业一直拥有的能力(SAP-ERP软件把多个龙头企业的最佳实践共享复用给其他企业),传统企业反而缺乏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能力”!

所以,我认为理解业务中台关键是要看外延,承载“一切业务数据化”的所有业务系统都应该是业务中台。

对于数据中台,核心是理清内涵;

对于业务中台,核心是界定外延;

对于中台,需要有文理科思维,雌雄同体的管理思维。

 

三、理解“中台”,相对于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具象化、技术性特征,中台就应更具管理特征,且中台与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或总分关系,而是层次关系,就象数据模型中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一样,或者是战略-组织-IT或L0-L1-L2流程层级一样的层级关系。

我在上一篇文章《对“中台”等管理概念,用什么方式来理解才更好?》中,已详细说过管理术语的一些“对立统一”性,和需要同时具有文科理科的双重思维能力。

中台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有组织承载,有团队分工与协作,也就需要领导力培养和相关的制度文化建设,才能逐步培养和形成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总结: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由阿里巴巴2015年的中台战略提出,但阿里巴巴没有给出这几个概念的明确定义,同时互联网公司与传统行业在知识结构、话语体系、对DT时代的看法都有巨大差异,造成这几个词成为这几年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软件行业、管理学界最热门的词汇,同时又是最“说不清、道不明”的词。

  笔者在学习掌握阿里巴巴的数据技术、大数据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阿里巴巴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了解,结合笔者过去在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和管理界的经验,借鉴企业架构理念和DT时代的“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思想,提出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认知框架,希望可以厘清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而让读者清晰和把握这三个概念的本质,为读者顺利进入DT时代,看清DT时代的商业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