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被中国SaaS击退的国外巨头,Kronos可能只是先烈的开始
11095
2020-07-25 14:48
文章摘要:​近几天,圈内不断传出风声,全球最大的劳动力管理厂商Kronos即将撤出中国

近几天,圈内不断传出风声,全球最大的劳动力管理厂商Kronos即将撤出中国。据可靠消息,7 月 22 日 Kronos 已经召开中国区全员大会,宣布了撤出中国的决定和安排,大部分员工当日被签署离职协议,所有销售人员将于7月底离职,市场和实施团队9月底撤退,极少数保留的客户支持和人事财务人员将留守至年底。未来中国本地的客户支持都将由海外远程提供,不再保留中国本地的服务。

T客联系了 Kronos 在国内的两家客户,得到了消息属实的确认回复,但目前还没获得 Kronos 中国方面的反馈。如消息属实,T客认为,这将是中国劳动力管理领域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事件。

在劳动力管理SaaS服务领域,这或许是第一家外资软件企业宣告退出中国,势必对中国的劳动力管理赛道的竞争格局,造成巨大影响。

01 谁是Kronos?

1977年成立的 Kronos是全球劳动力管理的开创者和领导者,目前在全球拥有12,000名员工,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超22,000家客户,每年收入近30 亿美元,是全球劳动力管理领域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凭借独特的Work Inspired企业文化,Kronos全球已荣获20多个雇主奖项,其拳头产品是近年发布的基于Google Cloud 的完全云端和订阅制的Workforce Dimensions劳动力管理套件,目前订阅费(ARR)已经超过 10 亿美元。

2007年,Kronos全球CEO Aron Ain来到中国,开启了全球化战略的首个非英语国家市场征途。13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积累了中国客户近 400 家,最终用户数超过 120 万。

至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Kronos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服务能力,都在行业内都有着不可撼动的领导地位。

然而,这样一个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劳动力管理巨头缘何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3个年头,选择撤出?T客试图从两个方面做出分析。

02 水土不服?

上文提到,Kronos 在海外有着非常先进的基于Google Cloud 和人工智能引擎的Workforce Dimensions 产品,但是自从进入中国以来,Kronos所推广的一直是其2001年发布的 Workforce Central 这款本地化部署的产品。该产品虽然每年都有更新,但已经被开发出几近20 年了。

而这十年正是中国本地劳动力管理市场快速崛起的黄金时代,中国劳动力管理竞争态势早已今时不同往日。

劳动力管理软件服务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专注劳动力管理、能提供全球劳动力管理云服务的盖雅工场,提供HCM-Cloud整体解决方案的HR SaaS公司 北森、肯耐珂萨,专业数据化人力资源SaaS系统薪人薪事、i人事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Kronos 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就是盖雅工场。而从各方面来看,盖雅工场都已经树立了相对于 Kronos 的绝对领先优势。Kronos 在国内拥有 400 家客户,盖雅工场拥有1500余家,接近四倍的差距;Kronos 在国内最终用户数超过 120 万,盖雅工场最终用户数超过 450 万,也是接近四倍的差距。

从竞争形势看,Kronos 这位劳动力管理领域的奠基人,已经在中国赛道上远远落后了。

但为什么国际领先的厂商会在中国远远落后呢?

T 客分析,本质原因,是「不能本地化的产品」无法满足「国内客户快速演进的需求」,由此带来的服务和运维问题拖垮了其中国的业务发展。

中国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在过去十年飞速发展,奔涌的时代洪流亦对劳动力管理垂直赛道上的服务商在在用户体验、本地政策响应、技术迭代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劳动力管理服务商必须去迎接的具体挑战和机遇包括:移动互联网和微信的出现和普及、 SaaS 和云服务的出现和普及、AI 和机器学习的引入、灵活用工场景需求的满足等等。

以Kronos 最大的竞争对手盖雅为例,综合之前的媒体报道,自 2009 年成立以来,盖雅工场在市场上一直被 Kronos 压制,转折点出现在2014 年。那一年,盖雅工场率先推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 App 和微信支持,满足了国内客户的移动打卡和微信打卡等需求。而 Kronos 的 App 直到现在在国内仍无人问津,微信支持更是在 2018年才实现。

Kronos 在国内主推的Workforce Central产品虽然几经升级,但依然跟不上中国劳动力管理形势的快速变化。而从产品研发和方案本地化上看,Kronos 在中国只有纯粹的销售和交付团队,并没有配备研发力量。中国客户的需求需要周转到美国的产品经理手上,再由其安排给印度研发中心去排期,这对产品迭代和响应时效性都有极大的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Kronos是依靠中国员工制作外挂程序或中国分公司雇的外包团队开发的项目化移动应用(无法上架市场)来处理中国企业场景业务。无论是用户体验一致性,还是持续迭代能力都无法满足客户需要。

而且近几年Kronos产品迟迟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变化需求,已经有多家客户迁移到盖雅工场。

实际上,这种场景屡见不鲜。也因为这样,真心押注中国、看好中国的外资企业,才会设立本地的研发中心。比如SAP 在1997 年就设立了中国 研究中心,2003 年升级为 SAP 中国研究院,雇佣了超过 2500 名研发人员,是全球第三大研究院。这种针对中国市场的大力投入,确保了 SAP 的产品能够快速满足本地化需求。

反观Kronos,尽管在海外拥有相当优秀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及实施服务能力,但落地到中国市场,似乎表现不容乐观。所谓“不进则退”,在同领域的中国本土企业迅猛发展之大局下,Kronos从被当做行业标杆追赶,到能力不相上下,再到慢慢被超越,其在中国市场的生存艰难性不言而喻。

03 策略与重组

2020年的开端,疫情是全球的关键词。然而在劳动力管理领域,还有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今年2月份,Kronos宣布与Ultimate Software完成合并,完成组建后的Kronos成为全球最大的云HCM公司之一,与Workday、SAP SuccessFactors共同形成全球范围内HCM/WFM 供应商三足鼎立的局势。

全球HCM/WFM的格局开始重塑,Kronos与Workday、SAP SuccessFactors的竞争由此开始。

为了整合和聚焦北美和欧洲客户,Kronos策略性放弃本已落后、获胜无望的中国市场,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中国的市场份额如今已渐渐被本土的劳动力管理服务商填满,而作为“外来者”的Kronos,在理解中国企业劳动力管理业务与场景上并不占优势。

事实上,Kronos一直没有将其先进的产品引入中国。Kronos 近年的主打产品 Workforce Dimensions是与谷歌 Google Cloud 深度整合,或许Kronos原本就不希望将其云服务部署在中国,也不愿意满足网络安全法的要求。

而如今中美变幻莫测的关系,可能多少也对Kronos的决策有微妙的影响。

多种因素之下,Kronos 做出了退出中国市场的选择。

劳动力管理的中国之战,战局已了。据 T 客了解,获胜的盖雅工场已经在加拿大设立分支机构 GaiaDigits,面向北美市场。下一步的战争,将在北美开展。

对于ToB企业来说,产品是第一要务。只有精耕细作做好产品,紧随市场变化持续迭代,满足客户需求、用心服务客户,才是SaaS 发展的王道。

不然,只能像 Kronos 在中国这样,十三年辛苦,尽付流水;数百家客户,只能辜负。

另据T客内部确认信息,已经有国内某知名企业将salesforce系统替换为国产CRM产品,而同时也有许多国内企业将替换salesforce、dynamic等产品提上案头。

国产化替代势头已经昂首,SaaS的攘外战争才刚打响,Kronos只是第一家。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