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传奇:一直被模仿,一直被超越
3236
2016-05-31 19:16
文章摘要:  Opera,曾经浏览器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如今被后起之秀360、昆仑万维等厂商要约收购,科技公司的变化之快让人唏嘘。   各取所需的收购   2月10日,包括奇虎360和昆仑万维在内的中国公司向挪威移动浏览器公司Opera发出收购要约,希望以105亿挪威克朗(约合12.3亿美元)全资收购该公司。(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Opera,曾经浏览器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如今被后起之秀360、昆仑万维等厂商要约收购,科技公司的变化之快让人唏嘘。







  各取所需的收购




  2月10日,包括奇虎360和昆仑万维在内的中国公司向挪威移动浏览器公司Opera发出收购要约,希望以105亿挪威克朗(约合12.3亿美元)全资收购该公司。(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事实上,此次收购本身是各取所需。对360而言,冲击A股关键时期,需要借助Opera的品牌和经验,拓展海外市场,推广“360全家桶”。对昆仑万维而言, Opera是其海外游戏发行的重要渠道。对Opera而言,除了全球市场上IE和Chrome的夹击,在中国市场上还要面对360、搜狗、QQ、百度、猎豹、UC等对手的直接竞争,技术王者也需要扩大市场份额,能找到接盘侠换成钞票更好,360等互联网流氓自然是首选。




  今天,大蒜君带您回顾一下Opera的发展史,看看这个曾经的巨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




  一部浏览器的发展史




  Opera,中文名“欧朋”,前身是挪威最大的电信公司Telenor在1994年设立的一个研究项目,正式发布于1995年,距今已超过20年。Opera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浏览器品牌之一,与同时代的浏览器鼻祖Netscape(网景)齐名。在浏览器的浩劫年代(注:微软将IE捆绑进Windows,横扫其他浏览器厂商),浏览器龙头Netscape轰然倒塌,而Opera则较为明智地拓展到嵌入式设备中,得以避免同样的陨落。




  Opera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2010年前后,功能机发展的巅峰期,亦即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当时,大多数手机厂商缺乏移动端浏览器的开发和运营经验,Opera浏览器在手机浏览器市场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巅峰时期的Opera手机浏览器用户数达到1.5亿,全球占有率达到20%。




  在近20年的互联网爆炸式发展过程中,Opera始终凭借其独特的创新优势在浏览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说,Opera的演进历史代表了整个浏览器产品的发展史。




  手机浏览器的创新领导者




  在浏览器领域,称Opera为技术创新领导者毫不为过。今天我们应用较多的标签式浏览、鼠标手势操作、浏览器加速等均首创于Opera。回顾Opera的产品史,每一次大的产品升级均会出现令人惊艳的新功能和新特性,诸如1995年推出的标签式浏览,2001年推出的鼠标手势、书签同步,2005年推出的页面自适应功能,2008年推出的Opera Turbo极速浏览技术等。




  Opera 浏览器首创功能




  然而,技术的领先并未换来市场的认同。令人咂舌的是,在IE肆虐的年代,Opera及其他欧洲浏览器厂商并未借此突破原有“技术领导市场”的理念,反而利用欧盟向微软施压,将浏览器内嵌至微软的操作系统中,由用户自行选择浏览器种类。这种在微软自留地里进行的野蛮推广必然难以取得成效,这一点在后续数据中显露无疑,来自Windows安装用户的转化率并无突出贡献,Opera最后的辉煌也在2008年戛然而止。




  没有市场,再好的技术创新也是徒然




  在手机浏览器领域,Opera将自己定位于技术服务者,几乎放弃了市场推广。这种单纯的“懒省事”的技术合作,确实具有较高的利润收益,在早期凭借技术优势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手机厂商,2013年度在中国市场上曾达到300%的增长率。




  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浏览器开源后,其技术门槛被迅速拉低。与此同时,360、搜狗、傲游等采用开源内核的第三方浏览器主推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Opera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技术门槛的降低和用户规模差距不断被拉大,导致Opera在市场上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小。自此,Opera彻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打趴下。




  慢半拍的转身,传奇终成绝唱




  进入移动互联网大爆发时代,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逐步由内核级竞争转向用户体验的竞争。




  在内核级竞争上,除了Opera的Preto内核外,全球只有三个开源的成熟浏览器内核。一是Webkit内核,背后是Google支持的Chrome浏览器和Apple支持的Safari浏览器;二是Trident内核,背后是微软的IE浏览器;三是Gecko内核,背后是Firefox浏览器。




  而在用户体验决定产品成败的时代里,用户并不关心后台采用的是哪类搜索引擎,更友好的UI设计和更强大的插件组件成为了浏览器决胜的关键。Apple、Google在2007年前后即引入了Webkit开源内核;后起之秀360、搜狗、傲游等打着多核旗号,专注于UI研发。此时的Opera依然固守于技术服务商角色,坚持闭源内核研发,导致闭源内核不及开源内核的兼容性和成熟度;同时,UI投入的不足导致其用户体验更不及其他厂商。




  事实上,在功能机发展的巅峰期和智能机发展的早期,Opera便已陷入了“越创新、越亏损”的怪圈。一直引以为傲的Presto引擎虽然保持着高效的更新频次和惊艳的新特性,但闭源的特征以及较低的市场份额导致大额研发投入难以得到变现。继续保持Presto的闭源研发已成为了饮鸩止渴,投入越大,死得越快。UI投入的不足和市场推广的忽视,导致Opera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




  直到2013年2月,Opera才决定放弃闭源Presto内核,转而投向开源Webkit阵营。但是这一慢半拍的转身,已经耽误了太多太多的机遇。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市场中,Opera的传奇已成绝唱。




  大蒜君说




  传奇落幕还是凤凰涅磐,最终的选择是用户体验,即产品与时代的契合。Opera的失败源于其保守的态度,同样忽视这一点的IE未来之路也正越走越窄。2016年1月12日起,除每款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最新版IE外,微软停止对所有IE的技术支持和安全更新。此时此刻,Opera傍上360等“互联网流氓”,某种意义上是技术+市场的结合,考虑到红衣教主一直以来对浏览器的执着,Opera的未来也不容轻视。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