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是炒作还是救世主?跪着也要看完
2733
2016-05-31 19:29
文章摘要: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现在看来我们正在经历这个时代。原来是B2B的生意,但是现在已经变成B2B2C的生意了   很早就开始关注和报道SaaS,曾看到了中国第一代SaaS的兴起和没落,也看到了第二代SaaS的冉冉升起。突然发现少关注了一个领域,那就是传统的硬件厂商走向云端之后的硬件软件化。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现在看来我们正在经历这个时代。原来是B2B的生意,但是现在已经变成B2B2C的生意了




  很早就开始关注和报道SaaS,曾看到了中国第一代SaaS的兴起和没落,也看到了第二代SaaS的冉冉升起。突然发现少关注了一个领域,那就是传统的硬件厂商走向云端之后的硬件软件化。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软件变得无处不在了,那他也就“消失了”。




  下面是大牛演讲的四个关键部分:碎片、时间、痛点、未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时间正在被各种应用切碎。




  由于要频繁打开各种应用,我们的工作被不断地打断,生活和工作从此再也无法分开。




  从时间碎片到工作碎片到需求碎片,再到应用的碎片,其实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正在碎片化或者无边界化,社会化的能力正在被企业所调用。




  碎片的影响之下,人们在微信上出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6秒滑屏和收藏现象。你可以细细体会一下你有没有这样动作: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打开,迅速的滑动浏览,如果滑动6到8次可以看到结尾且文章很精彩,你会觉得读完不会浪费你太多时间,你会集中精力把文章从头读完,如果滑动10下以上,依然看不到结尾且文章很好,你会果断收藏。收藏之后也就意味着被忘记,当你再找开收藏夹时,也就是清理收藏夹的时候。




  亲,你有过吗?




  碎片之后也就是连接,之前称之为信息孤岛的东西,在云的时代会变的怎么样呢?可能会更复杂,此时阿里钉钉来了、腾讯企业号来了、百度也正在到来的路上。他们的全面入场,都从IM直接切入,明显是奔着平台和生态而来的。通过ISV(合作伙伴)的产品和能力来为最终用户服务,这其实就是连接。




  国外市场连接的价值已经被充分证明,Slack的崛起,估值神话,也正说明系统是需要连接,而用户也有被连接的欲望。




  冬天来了?真的来了吗?




  大牛说的对,好项目没有冬天,差项目天天都过冬。




  1




  2005年




  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不知愁滋味,觉得模式新,有钱途……




  2




  2006年-2007年




  下水之后才发现,市场不认可、用户不认可、媒体不认可、投资机构也不认可……




  3




  2008年




  在云计算进入中国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有不少第一波的SaaS已经倒下了……




  4




  2012年




  在微软收购yammer之后,整个行业开始焕发活力,其实2011年就已经有多年厂商开始创业。




  92亿人民币,这是2015年崔牛会进行的一次统计,这个数字意味着,从2004年到2014年这个时间段SaaS市场的机构投资总额也没有2015年这一年高。当然有看懂进来投资的,也有跟风进来的机构,不点名,也不用自我对号。




  在国内,就企业级软件市场的创业浪潮来看,我画出了条时间线:




  1




  1998年




  财务软件创业潮,诞生了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优秀财务软件企业,契机是中国推行了会计电算化准则;




  2




  2001年-2002年




  国内OA厂商开始浮现(其实那时并不叫OA),一直没想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创业潮,通过在崔牛会里互动,原来原因有二,一是电子邮件的应用普及;二是政府在推动网上办公;




  3




  2004年




  互联网的普及造就了SaaS的出现,前两次创业潮都有政府推动的影子,但这次应该是受国外厂商的影响,salesforce已经创立9年时间,国内以Xtools和八百客都是以CRM切入;




  4




  2008年




  云计算进入中国,云基地、云农场林立,大干快上,推动了基础设置的完善;




  5




  2011年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3G的普及,移动SaaS创业潮来临,我们所熟知的销售易和纷享逍客都是2011年创立;




  6




  2015年




  BAT全面进场,企业级创业潮进入高峰。




  大牛也将现在的软件做了重新分类,一以管控为主;二生产力软件;三连接类软件。




  这四个问题经过大牛讨论后,但依然无法给出答案......




  碎片还是集成:现在有很多创业者在做云商店,API,相信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随着各家软件的接口逐步开放,集成一定是大势所趋;




  免费还是收费:相信软件免费一定会来的,因为新的闯入者进入时就没想着要用卖软件挣钱,总有人会打破免费和收费这道墙;




  软件还是服务:去年曾经采访过一家软件企业的老大,他兴奋地告诉我,他们200万软件和实施费用不要了,换了来一家服装企业的等值200万的货和电商代运营权,他把换来的货卖出去后发现他挣了500多万,原来软件收尾款难,现在这钱收的有点小爽;




  数据还是金融:这两件事,很多人一直都在纠结,数据的归属权是谁的?数据能不能用?如何脱敏?




  订单、订单、还是订单!




  连接上下游:软件的连接性原来只连接企业内部,现在扩展到企业的外部供应链,接下来还会连接到用户的用户,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用户的用户的声音和想法;




  直接服务于价值链:大牛说,美的CIO谷云松的演讲耐人寻味,美的IT部门的边界已经无限被扩大了,原先只做内部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但是现在随着智能家电的到来,每一台家电都需要一个叫APP东西来连接到用户,来识别用户的信息,家电使用的数据。如此一来,IT部门的价值也会被放大,这些数据会成为新产品研发和推广的依据,可以完成先订单后生产。




  互补协作:等接口足够开放,协作也就成为必然。现在可以看到的是竞争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行业格局:此时所说的格局是市场品牌的格局,还远没有到市占比;




  机构投资:通过一年的疯狂,他们的投资决策会变得更加理性;




  二级市场:企业SaaS在2016是个大主题,有券商预测堪称当年的游戏市场的并购,并购会产生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内的并购,大鱼吃小鱼;二是传统上市公司收购与产业链互补的科技类公司,增加题材。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