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商业、科技与人文的三叉路口,内容创业能否涌现出新的独角兽?
3424
2016-05-31 19:47
文章摘要:  第一次见到老左是 2010 年在青海玉树的一个救灾帐蓬,当时刚地震完,整个结古镇车队来往尘土飞扬。那会儿我们都还是媒体人,领了任务过去采访。   跟很多人想像中的口若悬河相反,圈子里最好的一批记者其实在现实中大多沉默寡言。比如老左的老领导、如今不知身在何处的沈灏。老左就是沉默寡言的典型,因为瘦骨如柴,


  第一次见到老左是 2010 年在青海玉树的一个救灾帐蓬,当时刚地震完,整个结古镇车队来往尘土飞扬。那会儿我们都还是媒体人,领了任务过去采访。


  跟很多人想像中的口若悬河相反,圈子里最好的一批记者其实在现实中大多沉默寡言。比如老左的老领导、如今不知身在何处的沈灏。老左就是沉默寡言的典型,因为瘦骨如柴,抱个电脑缩在帐蓬一角,浮现在亮处的就只有那张精瘦寂寞的脸。


  隔了好几年,老左在做他的拇指阅读,我也从媒体圈离开准备跟另几个朋友创业。我们在上海法租界的一个小院子第二次见着。当时是夏末,老左身上穿一件领口都变形的 T 恤,肋下破了几个拇指宽的洞。在玉树是瘦骨如柴,现在已经是形销骨立了。当时我内心 OS 是 “创个业干嘛要吓人”,后来我知道那是他创业最艰难的一段时光,还在考虑是否卖房子支撑局面。


  在我们这一波媒体人里面,老左是最早出发做商业的那几个,以致于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想创业的媒体人都会找老左聊聊。我们聊天的那个院子长满杂草,正当中摆着一只废弃的浴缸,旁边的晾衣杆上几条内裤上下翻飞。那会儿我连 ESOP 是个什么鬼都不知道,大部分时间都在提问,老左则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就这么散散淡淡地聊。


  第三次见着是在香港大学的一个研讨会上。太平山上两岸三地的媒体人在聊转型,山下是人潮汹涌地发生某个划时代事件。那时候我们都已经不太好意思聊理想了,聊了很多怎么赚钱的事儿。从文人蜕变成商人并不容易,熬白了头,熬没了胶原蛋白,有时候支撑下去只凭一句 “操老子不信” 而已。


  最近一次在上海见面是去年。当时我创业没成功进了 VC,老左拇指阅读的业务已经卖掉,对于一个阳春白雪的项目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如果考虑到这是媒体人第一次创业,这是非常好的结局,团队依然在,经历过的好与坏也全都是经验。于是后面有了老左的第二次、第三次更接地气的创业。


  今天老左的 “珠玑信息” 对外发布了由峰瑞资本领投的种子轮 2200 万的融资信息,我看到很多散落各处的兄弟们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开心看到这一幕,曾经我们见证的那一波寡言的人依然有人在奔腾,只是换了草原和城堡。


  总之,商人老左好运!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