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电脑、拔掉网线就能不被追踪吗?你别傻了!

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维护数位隐私权的唿声相应而生。但网络使用者对这样的概念似乎还不够熟悉,捍卫隐私的意识也稍嫌薄弱,不知道以后我们是不是要用偏执狂的名声和近乎神经质的生活,来保有隐私?
但保有隐私难道不是公民的权利吗?是谁给予政府、财团、企业、店家侵犯人民隐私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当法务部长笑盈盈地说:「有人愿意监听我很好啊」,我们不禁怀疑政府官员是否有足够的素养和意愿参与数位资讯时代的公民权讨论?还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就是侵害公民权的黑手?
看看最注重隐私权的人都是如何自保,你就会知道,捍卫个人隐私这件事不是关掉点脑、拔掉网络线、把笔电丢了这么简单。
别天真了!资安专家皆表示:要在网络上隐姓埋名是 100% 不可能的事
Nico Sell 是 Wickr 安全通讯应用程式的创始人之一,她在电视上露了两次脸,两次都戴上墨镜,不让观众看清长相。
身兼 Def Con 全球骇客大会主办者的 Sell 认为,自己是「顶级无敌偏执狂」,不仅没有脸书帐号、用防止讯号传输的信封收纳电子收费器,她甚至相信,未来她的每一通电话和每一封 email 都能在网络上搜寻得到。
以往她的朋友认为,这些只是个偏执狂的习惯,但随着今年夏天美国国安局 (NSA) 的监听计画曝光,他们才发现 Sell 的行为的确有其道理。Sell 说:「过去几个月,不从事通讯安全工作的朋友见到我就说,『妳是对的』。」
即使越来越多人知道自己的日常生活已不再隐密,但他们不知道这隻黑手入侵的程度。Pew 研究中心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37% 的人认为在网络上可以完全隐姓埋名。但 Sell 这样的资讯安全专家会说:「要隐姓埋名是 100% 不可能的事。」
受到安全威胁而试着摆脱追踪的人,最能感受到监视摄影机到处都是、无线射频辨识系统 (RFID) 被广泛应用、资料库记载了目标物的一举一动。IOActive 安全顾问公司技术长 Gunter Ollmann 之前有执法相关的工作背景,他有许多同事为了保护家人安全而努力隐藏自己的身分。他说:「我们都说不準明天是否还能逃离雷达侦测,能继续保有隐私生活一个月或一年。要摆脱雷达,得花上数年的投资和準备工作。」
Fast 公司访问极力捍卫隐私的专家,请教他们如何隐藏身分。结果发现,如果想要摆脱监视,要做的工作可能比下面列举的更复杂。
1. 行:你的 ETC、轮胎上的 RFID,都会洩漏你的行踪
几年前,有个在网络上化名 Puking Monkey 的人发现,即使在不须收取通行费的地方,也有仪器读取他电子缴费设置中的资料,他认为这是为了追踪驾驶人行踪所设置的仪器。
于是他在电子缴费设置中动了手脚,只要有仪器读取其中资料,他的缴费设置就会发出乳牛哞哞叫的声音。之后他在时代广场附近的梅西百货,以及没有设置收费站的地方,都曾听到设置发出的哞哞声。
塬来,这些仪器当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即时交通资讯。虽然立意良善,但大众担心的是,进入资料库的个人资讯会被不安好心的人利用。例如曾有 NSA 员工利用这些仪器监视另一半;一名英国移民官为了防止太太搭机到英国,将她列入可疑恐怖份子的名单中。又或者有些资料库会改变最初的使用目的,例如社会安全号码当初只是为了煺休存款而设立,现在却成为辨识身分的方法。
最可怕的是,这些资讯有被窃取的风险,例如名为「匿名者」(Anonymous)的骇客团体在骇进资料库后,将民众的个人资讯公布于网络。曾有间安全公司计算过,2012 年有 2,644 起资料被骇事件,裡头包含了 2 亿 6700 万笔记录。
为了不被追踪,Puking Monkey 不用电子收费设置时便把它密封在锡箔袋裡。但这起不了多大作用。装在警车上或路牌上的车牌自动读取机,在车子经过时也会登入资料,透过拍摄经过车辆的车牌,车牌自动读取机将这些照片经年累月地储存在资料库裡,有时会因调查犯罪案件而与其他资料库连结。
Puking Monkey 使用旧式车牌,因为相较于新式车牌,旧式车牌不反光,所以机器不易读取。其他和 Puking Monkey 有同样担忧的人,在车牌上抹盐、在车尾加装保险桿防撞块、或模煳车牌号码,就是不想被追踪到。
不过追踪器也会装在车身。为了辨识轮胎,轮胎製造商会将有特殊代码的 RFID 标籤嵌入轮胎中,所以只要轮胎离 RFID 读取器 20 呎远,读取器就能启动辨识功能。Puking Monkey 说:「我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真的用在追踪,但轮胎内的特殊代码的确有这种功能。」于是,他用照相机闪光灯摧毁轮胎裡的晶片。
2. 购物:在每间店都办一张信用卡,你的个人资料甚至移动路线全被记录下来
依照你对隐私保护程度,以下提供几个方法让你在购物时不会洩露太多个人资讯。本文作者、Fast Company 编辑 Sarah Kessler 曾经和几位隐私保护专家聊过,他们没有一位签过商家的会员卡。Ollmann 说:「购物时若使用会员卡,有可能洩露持卡人的住址、购买品项、年龄、国内移动路线、消费地点」。Target 百货公司最近一个例子,就是透过会员卡推测顾客何时怀孕,有时 Target 甚至比顾客的家人还早知道消息。
Tom Ritter 是 iSEC Partners 的主要安全顾问,他想出个有创意的办法让消费者既能享有折扣,又不用担心资料外洩。如果他看到有人将会员卡串在钥匙圈上,便上前询问是否能够将会员卡的条码拍照,并且在消费时使用这个条码。如此一来,有会员卡的顾客可以得到额外点数,而 Ritter 既享受到会员优惠,也保护了自己的隐私。
我们可以从消费拼凑出一个人的生活,因此许多人不想将消费资讯留在信用卡公司的资料库裡。Adam Havey 是位製造反监视装备的艺术家,他用假名登记的信用卡购物,再用真名登记的信用卡付帐 (这一招是 Harvey 从正在撰写监视议题书籍的 Julia Angwin 那听来的)。Ollmann 在线上购物时使用预付卡,因为预付卡追踪不了顾客。
最重视隐私的人绝对只使用现金交易,甚至支领薪水。例如 Ollmann 先前的工作同仁中,就有人「将薪资转换成服务交换。」Ollmann 说:「为了摆脱追踪,有人开始採行以物易物的生活。」
3. 交友:你的朋友往往不知不觉在 FB、线上通讯录裡出卖你
朋友是摆脱雷达的障碍。他们大概觉得使用 Evite 邀请你参加派对是为你设想的举动,也会把你加入 Linkedln 或 Facebook,甚至把你的个人资讯记录在和电脑同步的联络册裡。
你想要尽可能保持不被追踪的状态,但是朋友却会出卖你。Sell 说:「他们把我所有的联络资讯上传使用。」
只要加入社群网络,朋友们就会把相片和所在的地理位置上传。戴着墨镜的 Sell 不是唯一担心在网络上曝光长相的人,探讨安全议题的会场中,通常讲者或与会者需要摆脱雷达追踪,主办单位在发名牌时便会用不同颜色的贴纸註记每个与会者是否接受拍照。
这些举动在今天看来都太偏执了,但 Facebook 和 Twitter 已经用微软研发的 PhotoDNA 系统来辨识使用者发布的照片,锁定曾经涉入儿童情色案件的人。大多数人因为想要找出并起诉这些人而默不作声,但对维护隐私权的运动人士来说,这个科技也可以轻易用于其他类型的犯罪案件。提倡数位隐私权的 Eben Moglen 去年斥责 BetaBeat 的记者,他说:「使用者在 Facebook 或 Twitter 上传的相片裡,如果恰好有警察寻找的对象,上传的动作等于是向全球警察单位告发相片裡的人。世界上有些警察单位非常恶劣,因此你必须审慎看待你刚刚做的这件事。」
Ritter 说,他个人 (不是公司) 认为十年内就会有人建立一套脸部辨识运算系统,扫描网络上的资料。「我现有的想像是,使用者在上传朋友的照片到 Facebook 后,这个运算系统可以找出网络上所有符合这位朋友面部特徵的图像。我们现在有脸部辨识的运算系统,也知道如何爬梳网络资料,只要资金到位,这两种技术就能合而为一。」
4. 其他:连「电费帐单」都可以洩漏出你的隐私,新衣服也要先丢进「微波炉」破坏 RFID 晶片
要每个人花心思保护每天产出的资料是不可能的,即使像「用电」这类小事也会製造出关于使用习惯的资料。它的意义不仅是开、关灯而已,它透露出这户人家有多少人同住,以及多半何时在家。
RFID 标籤不仅使用于轮胎,它们也用于衣物、信用卡、乾洗服务。Ollmann 把 T 恤丢进微波炉裡破坏晶片,其他人则用阻挡 RFID 的电子钱包,以免卡片中的资料在不使用时被 RFID 读取。
说到摄影机,你或许仅能想到店家用它来追踪顾客,但其实摄影机在电视、电脑、和电话裡都有。今年初,专家发现叁星智慧电视的安全漏洞,于是暗中启动内建摄影机,这让人们在看电视的同时被其他人监视。虽然这个安全缺失已经解决,但此事意味着数位连线产品的安全性是有疑虑的。Sell 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她把家用电器的摄影机镜头全部贴上纸胶带。
完全脱离监视非常困难,塬因在于即使你非常谨慎地保护每一笔资料,甚至疯狂到把平板电脑的摄影机镜头用纸胶带贴住,你脑中还是会浮现许多自己的隐私资料被盗用、滥用的方法。正因为隐私资料还没被入侵,所以人们会永无止尽地预防再预防。
以 NSA 的监听丑闻为例,我们知道这些行动是官方授权的,可是其他的追踪呢?谁知道。
Ritter 最近结识一位保险业的高级主管,他在外用餐总是使用现金付帐,因为他相信有一天这些消费纪录会连结到他的保险理赔项目。Ritter 说:「我不是说这类事情一定会发生,但我无法保证它不会发生。这挺让我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