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5G和AI双核驱动产业互联网进入“快车道”
8279
2019-04-01 09:06    文章来源:腾讯深网
文章摘要:快车道的时代下,走的慢的企业是否要被淘汰呢?

3 月 30 至 31 日,2019 中国(深圳)IT 领袖峰会以「IT 新未来:5G 与人工智能」为主题,汇聚了众多科技领袖和各界精英,聚焦未来通信、工业互联网、数字城市、金融科技等热门话题。

马化腾表示,作为深圳的互联网与科技企业,腾讯希望抓住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个重要机遇,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 年 9 月 30 日,腾讯宣布启动新一轮架构重组和战略升级,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新成立了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和 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其中 CSIG 主要承担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

他表示,回顾过去几年,2015 年我们提出了「互联网+」,2017 年开始谈「数字经济」,去年提到「数字中国」,今年又第一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尽管每年提法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抓住「信息技术(IT)」这个最大的变量,推动各个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马化腾还提到,借助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从传统产业自己「单脚跳」,变为与互联网协作的「双腿跑」。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八亿网民,98% 的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用户接近六亿,他表示,中国传统产业需要充分借助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创新能力,打通消费端与供给端的有效连接。

演讲原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再一次来到 IT 领袖峰会的现场,刚才前面的片子也介绍了,从 2009 年到现在,峰会已经开过了 10 届,今天是第 11 届。站在这个新十年的开创之年,我想说,未来 IT 对于深圳的意义会更加重要。

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也给我们加油鼓劲,带给了我们很多信心。这个月好消息有不断,第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也终于发布了,深圳在其中的定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对于深圳的互联网与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机遇。腾讯希望抓住这个重要机遇,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积极推动「数字湾区」建设,助力打造「一小时智慧生活圈」,我们还通过举办论坛,推出湾区青年交流计划等,帮助大湾区融合创新。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大幅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而且针对大湾区高端人才的个税优惠政策也紧接着出来了。我想这些政策措施也都是大家期盼的,让我们非常振奋。

我们还注意到,今年工作报告里特别提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回顾过去几年,2015 年政府提出了「互联网+」,2017 年开始谈「数字经济」,去年提到「数字中国」,今年又第一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尽管每年提法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抓住「信息技术(IT)」这个最大的变量,推动各个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很多朋友记得,腾讯在去年 9 月宣布了新一轮的架构重组和战略升级。我们当时提出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也有朋友会问,「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关系?其实,它们在英文里都是同一个表述。正如「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英文表述也一样。从历史来看,蒸汽机、电力不单单在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也对其他产业带来了深刻改变。今天,信息技术也会给我们带来同样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工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但「产业互联网」还会更宽泛一些,能够囊括服务业、甚至农业的转型升级,也包括制造业的一些新变化。比如,很多大型车企借助互联网,开始涉足汽车租赁、智慧出行等领域,通过打通产业链,成为一个综合的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像过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企业。

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在 5G 和 AI 时代,产业互联网的一些发展趋势。

第一,在 5G+AI「双核驱动」下,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门槛会不断降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腾讯一直专注做连接,我们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和服务,让万物互联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微信已经成为中国首个拥有 10 亿级用户的互联网产品,但连接人与人的极限,在全世界就是几十亿个节点。如果连接人和物,人与服务,节点规模将会增长到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量级。而 5G 和 IPV6 则顺应了万物互联这样的一个趋势,经过测试 5G 网络在每平方公里内能支持 100 万个设备同时联网,它还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我们可以把 5G 网络看做一把钥匙,它能够帮我们解锁原先难以数字化的现实场景,让数字技术以更小的颗粒度重塑现实世界。

比如在医疗领域,远程诊断、手术往往受限于网络带宽和时延。未来,偏远地区的患者,就可以通过 5G 网络,更便捷地获得远方专家的帮助。包括急救车在开往医院的途中,就可以利用 5G 网络,将患者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与医院进行远程同步,实现急救车与手术室的无缝连接。

未来,5G 与 AI 会相辅相成,5G 还能够帮助更多的 AI 应用落地,AI 则可以让 5G 网络更加灵活、更高效的被人们使用。特别是边缘计算会变得更加重要。通过「超级大脑」,云、边、端会进一步协同起来,我们可以让让 AI 能力更好的融入万物互联的世界,帮助用户更多、更快、更便宜地,调用算力、数据与存储资源。

比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腾讯最近与运营商、交通部门合作,推出了车路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路边的摄像头、车上的传感器以及部署在边缘计算平台的 AI 能力,识别出汽车、行人的位置与速度等信息,并实时发送给周边车辆。这能够有效地解决 4G 时代难以实现的「毫秒级低时延」,以及高精定位等问题,将大幅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目前,腾讯与合作伙伴正在积极推动,边缘计算领域的开源,希望未来能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 5G 应用生态。

尽管我们看到 5G 将推动 AR、VR 技术走向成熟,并能够为 4K 高清视频、云游戏等产业带来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仍然无法预知 5G 商用,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它很可能为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产业互联网。

第二,借助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从传统产业自己「单脚跳」,变为与互联网协作的「双腿跑」。几年前,我们提出「互联网+」,今天已经变成「+互联网」。很多传统产业经历了从「触网」到「上云」,从尝试了解「消费互联网」,发展到主动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希望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

在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面前,各国都在寻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目前中国拥有超过八亿网民,98% 的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用户接近六亿,这些数据远远超过了老牌工业强国。我们认为,中国传统产业需要充分借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创新能力,打通消费端与供给端的有效连接(即 C2B),帮助整个供应链更新迭代,能够对 C 端用户的需求变动,做出灵敏而精准的反应。这正是目前腾讯和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的方向。

工信部很早就提出「两化融合」,今天来看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制造业领域,我们的探索还处于初期。比如我们尝试在制造业质检这个最后环节引入了 AI 技。例如,深圳的面板制造企业华星光电,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之前雇用了大量的质检员。一般来说,质检员要培训 3 个月才能上岗,最熟练的质检员也要 3 秒才能检查一张图片,而且每天只能看数千张。很多人不愿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所以招工也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腾讯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华星光电提供了 AI 辅助检测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物联网采集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建模,并借助边缘计算对产品缺陷进行光学检测识别。这个系统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质检,不但时间减少为原来的百分之一,而且准确率还提高到了 90% 以上。

再比如,鞋业公司百丽 2017 年从港交所退市后,一直在苦练内功。一双鞋从原材料供应、设计制造,到门店决策、会员管理等流程,都可以纳入数字化管理。腾讯智慧零售团队与百丽合作,通过进店流量、顾客店内活动的热力图,我们可以帮助门店进行有效决策。目前,百丽还开始探索借助门店数据反馈,迅速对设计制造等环节进行调整。另外,腾讯在智慧零售领域也正在与台下张文中的多点等企业进行合作和探索。

第三,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正在融合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与网络安全是这个共同体的两大基石。过去几年,我们看到金融、零售、交通、政务、医疗等领域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逐渐深化。企业和政府进行数字化转型,经常问的问题是安不安全。过去的数据孤岛,大家感觉好像挺安全。今天联了网、上了云,实现了互联互通,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这是过去传统产业没有面对过的挑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司的经验和能力。目前腾讯拥有七个安全实验室,我们把安全视为自己的生命线。

例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我们的科恩安全实验室就曾发现特斯拉等网联汽车的多个高危安全漏洞。我们及时向车企报告了漏洞并协助修复,获得高度认可和嘉奖。再比如,今天的大量金融活动都发生在新的网络环境中,我们要持续、动态地对各种金融风险实现精准预警,就必须引入互联网基因,提高金融监管的「科技含量」。结合腾讯 20 年来与网络黑产斗智斗勇的经验和能力,腾讯和深圳市金融办合作部署的「灵鲲平台」,目前正在针对非法集资、涉众金融风险等进行有效预警,让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保持并进。

产业互联网的另一块基石是科技创新。如果长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缺席,我们的各种应用创新,就可能像沙漠里盖起的高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腾讯正在加大科研投入,目前已经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量子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团队进行前沿领域的探索,并希望与高校、科研机构携手,特别是在大湾区探索产学研的创新生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问我「互联网寒冬」是不是已经来到了。我回答说,资本对于互联网产业的追逐有周期性,去年可能比较热,现在我们感觉是比较冷静的,但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开始。尽管我们经常谈到,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不在。但我认为,中国的创新红利更值得关注,它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过去 40 年,我们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并培养了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才,这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现实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中国提交的 5G 国际标准文稿占全球的 32%,主导标准化项目占比达 40%,推进速度、推进质量都属于世界前列。此外,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占全球申请总量的 43%,居全球首位。最后一句话,我对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充满信心,也对深圳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满期待。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