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咨询研究公司Dresner Advisory Services发布了最新的《2019云计算与商业智能市场研究报告》(2019 Cloud Computing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Market Study),其中带来了许多最新的观点与见解,下面我们就跟随《福布斯》网站撰稿人、企业服务与云计算专家Louis Columbus的分析来一探究竟。
48%的组织表示,云计算BI对2019年的运营“至关重要”或“非常重要”。根据研究结果,企业对云BI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2019年,受企业在运行BI应用程序的云平台上访问、分析和存储敏感公司数据的信任和可信度的推动,云BI的重要性正在急剧上升。
2019年,营销和销售依然是云BI最为重要的应用功能。BI能力中心(BICC)和IT部门对云BI的兴趣也高于平均水平,它们在“关键”和“非常重要”二项的综合得分超过50%。Dresner研究小组发现,运营呈现出最大的二元独立性,认为BI在此“关键”与“不重要”的受访者比例皆处于较高比例。Dresner的分析表明,运营部门常常依赖于云BI来对现有流程进行基准测试和改进,同时对遗留流程区域进行重新设计。
拥有100名或更少员工的小型组织是云BI最热情、最持久的应用者和支持者。正如本系列报告前几年的研究一样,小型组织正在引领所有其他组织应用云BI系统和平台。在中等规模的组织(101- 1000名员工)和一些大型组织(1001 - 5000名员工)中,感知重要性仅略有下降,其中重要程度的最低得分抵消了关键程度的下降。
零售/批发行业参与者认为云BI最为重要,其次是技术和广告行业。在零售/批发行业竞争中的组织看到了应用云BI的最大价值,以获得改善客户体验和简化供应链的洞察力。技术和广告行业也认为云BI对它们的运营非常重要。此外,超过30%的教育行业受访者也认为云BI非常重要。
研发部门是当今最多产的云BI系统用户,其次是市场营销部门。该研究强调,这种研发部门对云BI的高度使用,反应了企业正在评估的更广泛的潜在用例。营销和销售是使用云BI系统第二多的部门。
财务部门在应用私有云BI平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可以与IT公司云的应用率相媲美。 研发部门是目前最有可能依赖私有云的部门。 而营销和销售最有可能采取平衡的方法来采用私有云和公有云,即同时采用私有云和公有云BI。
高级可视化、对特殊查询的支持、个性化仪表板和数据集成/数据质量工具/ETL工具是2019年最流行的四大云BI需求。Dresner的研究团队发现,2019年排名最低的云BI功能则是社交媒体分析、复杂事件处理、大数据、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分析。今年对最流行和最不流行的云BI需求的分析与传统的BI特性需求密切相关。
市场营销和销售人员最感兴趣的是一些需求度较高的特性,包括个性化仪表板、数据发现、数据目录、协作支持和自然语言分析。市场营销和销售人员对编写事务性应用程序的能力也最感兴趣。研发则引领了对特别查询、大数据、文本分析和社交媒体分析的兴趣。
从行业来看,零售/批发行业也对多种特性的兴趣,包括特殊查询,仪表板,数据集成,数据发现,生产报告,搜索界面,数据目录以及写入事务系统的能力。 技术组织为高级可视化和最终用户自助服务提供最高分。 医疗保健受访者优先考虑数据挖掘,最终用户数据混合和位置分析,后者可能用于资产跟踪目的。在金融服务受访者组织中,记忆支持得分最高。
营销和销售也会依赖于更广泛的第三方数据连接器,以便从他们的云BI系统中获得比同行更大的价值。第三方连接器和集成的规模、范围和深度越大,市场和销售数据就越有价值。依靠连接器对销售效率和绩效有更深入的了解,社交媒体、在线营销、在线数据存储和简单的生产率改进在营销和销售中很常见。Salesforce需要集成的财务反映了CRM应用程序的成功,它超越了客户关系,实现了高级会计和财务报告。
订阅模式现在是云BI最受欢迎的许可策略,由于风险更低、进入成本更低和运营成本更低,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取得了进展。Dresner的研究团队发现,订阅许可和免费试用(包括试用和购买,这也可能促进订阅)是云BI客户在2019年最青睐的两种授权策略。Dresner预计,新业务将通过订阅模式获得,而订阅模式目前至少对约90%的受访者很重要。
60%应用云BI的组织将AWS排在第一位,而85%的组织则将AWS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43%的受访者选择将微软Azure排在第一,而69%的受访者将Azure排在第一或第二位。之后是谷歌云,然后只有12%的组织将IBM Bluemix列为首选。
作者:Louis Columbus
翻译:张飞逸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