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80起 ITOM(IT运营管理)软件收购案带来了哪些启示?
7199
2019-09-19 12:31    文章来源:T媒体
文章摘要:IT运营管理(ITOM)软件帮助企业管理现代IT环境的健康状况、可用性和性能。分析公司Gartner预计,到2023年,ITOM软件市场的年收入将增至370亿美元,传统的本地化工具将让位给强大的SaaS解决方案,用于混合性能监控和管理。

IT运营管理(ITOM)软件帮助企业管理现代IT环境的健康状况、可用性和性能。分析公司Gartner预计,到2023年,ITOM软件市场的年收入将增至370亿美元,传统的本地化工具将让位给强大的SaaS解决方案,用于混合性能监控和管理。

今年8月,ITOM工具经历了5次重大退出:Splunk以10.5亿美元收购SignalFx,Resolve Systems收购FixStream,Virtual Instruments收购Metricly,VMware收购Veriflow,Park Place Technologies收购entclarity。同时,应用程序性能监控提供商Dynatrace以67亿美元的估值上市,而云监控工具Datadog最近宣布了其1亿美元的IPO。

为了更好地理解ITOM软件收购模式,我们统计了2015年1月开始收集了80多个ITOM工具供应商的收购和并购数据集。这个数据集可以让IT买家分析和破译以下问题的答案:

  • 是什么行业趋势导致了新一轮收购浪潮?

  • 哪些类别的ITOM收并购最多?

  • 在过去的几年里,哪些技术领导者收购了创新型初创企业?

  • 私人股本在推动市场创新和整合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 现有企业组建收购组合背后的战略原因是什么?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从80多家ITOM软件公司的收购中学到了以下五点:

行业趋势催生了新的品类

研究公司IDC预计,公共云支出将从2019年的229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000亿美元。对公共云基础设施的迅速采用,已经对ITOM软件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传统的性能监控和成本优化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随需应变、短暂而灵活的云服务。企业云消费导致了以下几类技术收购:

  • 云监控:云监控工具提供对构建在多云和云本地架构上的关键业务服务的可见性和控制。

     

    IT运营和DevOps团队在云监控点工具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业巨头Splunk、VMware、New Relic、BMC Software和SolarWinds收购了8家云监控初创企业(SignalFx、Metricly、Outlyer、Server Density、Unigma、Wavefront、Opsmatic、Boundary和Librato)。 

     

  • 云管理平台:云管理平台(CMPs)帮助企业将本地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环境,具有发现、供应、编排和工作负载平衡的功能。

    像Apptio、Flexera、Nutanix、Microsoft、Cisco、ServiceNow和IBM这样的技术供应商已经在CMP领域进行了8起收购:FittedCloud、RightScale、Botmetric、Cloudyn、CliQr、ITapp、Gravitant和FogPanel这样的初创企业。

  • 云成本优化:云成本优化工具允许业务和IT团队管理公共云消费,方法是识别未充分利用和空闲的云实例,并为云工作负载布局提供实时建议。鉴于避免云标签冲击的迫切需要,行业领导者已经购买了6个云成本优化工具(Cloudability、ParkMyCloud、StratCloud、CloudHealth Technologies、Cmpute.io和 Cloud Cruiser) 。

  • 网络性能监控:企业如何在本地、私有云和公共云网络上提供引人注目的客户体验?网络性能监视和诊断工具提供对网络流量利用的实时洞察,并帮助解决具有多层可视性的问题。

    业界现有企业和投资者通过收购8个不同的工具供应商(Entuity、Veriflow、Corvil、Netfort、Savvius、Performance Vision、Gigamon和Danaher Communications),充分利用了对网络监控的需求。 

  • AIOps:混合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的采用导致了无休止的警报风暴,人工操作员几乎不可能从噪音中提取信号。人工智能用于IT操作(AIOps)工具将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技术应用于IT事件关联和分析这一古老的问题。

     

    规模更大的公司已经吞并了7家AIOps初创公司(FixStream、SignifAI、Savision、Evanios、Perspica、Event Enrichment HQ和Metafor),强调需要AI/ML方法来隔离和查明事件的根源。

收购带来增长

自2015年以来,SolarWinds、Cisco、ServiceNow、Splunk、Datadog、New Relic、Flexera、VMware和Nutanix等一系列收购公司已经收购了32家不同的初创企业,涉及性能监控、混合发现、IT服务管理、云管理平台、云成本优化和AIOps。

SolarWinds以7笔交易(Samanage、Loggly、Scout、TraceView、LOGICnow、Papertrail和Librato)领先,紧随其后的是Splunk (SignalFx、VictorOps、Rocana和Metafor)、Cisco (Cmpute.io、Perspica、AppDynamics和Cliqr)和ServiceNow (FriendlyData、Parlo、DxContinuum和ITapp)各收购4家公司。

ITOM软件领导者拥有专门的企业战略、业务开发和投资团队,他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大趋势。收购合适的初创公司可以确保竞争的平等性、市场准入或人才注入,这对于产品组合陈旧过时的技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私人股本继续重塑ITOM软件领域

像贝恩资本、Insight Partners、KKR、Thoma Bravo和Vista equity Partners这样的私募股权公司对ITOM工具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Apptio、BMC Software、Cherwell、Connectwise、Continuum Managed Services、Dynatrace、Flexera、Ivanti、Kaseya、LogicMonitor、Optanix、Resolve Systems、Riverbed和SolarWinds等公司都从战略PE投资中获益。

在托管服务软件领域,Thoma Bravo独自控制Connectwise、Continuum和SolarWinds MSP,而Vista Equity Partners则策划了Datto和Autotask这两家投资组合公司的合并,以创建新的托管服务领导者。预计私人股本公司将投资、收购和剥离投资组合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新的ITOM软件赢家和输家。

没有迹象表明大型交易放缓

尽管Splunk以数十亿美元收购SignalFx的天价交易令人震惊,但ITOM软件市场已经出现了几宗轰动一时的收并购。在过去的五年中,博通 以18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A Technologies,Thoma Bravo斥资15亿美元购买了Connectwise, KKR以8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BMC软件,Elliott Management以16亿美元收购了Gigamon,思科在AppDynamics上花费了37亿美元,Micro Focus以88亿美元与HPE Software反向合并,NetScout 以23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Danaher Communications,Thoma Bravo以35亿美元将 Riverbed私有化。

仅仅这8笔交易就创造了470多亿美元的收入,显示出领先技术供应商和VC/PE公司对ITOM软件公司的持续动力和持续投资。

对统一ITOM平台的追求

平台思维是ITOM最近几笔收购背后的动机(Splunk收购Metafor和VictorOps用于现代事件管理,SolarWind收购TraceView和Librato用于实时观察)。

四大ITOM供应商(BMC、CA、IBM和HP)利用收购建立了他们著名的ITOM微型套件(追逐一直流行的“单一管理平台”)。不幸的是,无机产品策略从来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平台,可以在一个地方将不同的性能和容量洞察力结合起来。

目前,ServiceNow、Splunk和SolarWinds等行业领军企业是否从“四大”收购案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每一项技术获取都需要大量的工程资源和产品路线图增强,以便与现有平台成功集成。企业IT买家应仔细核实是否有必要继续,然后再给一位行业领袖开出大额支票。

总结

新一代科技创业公司不断地用现代数字运营管理的创新解决方案重新定义客户的期望。业内现有企业将继续利用收购作为获取现代技术、久经考验的人才和市场信誉的手段。

 IT买家应该与技术初创企业合作,开发新的用例,并评估现有供应商正在如何更新他们的技术组合,以及如何真正集成所收购的技术,以实现单一管理平台的长期愿景。否则,他们可能会以痛苦而告终。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