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何如此在意SaaS?
5095
2020-01-10 10:12    文章来源:ToB行业头条 作者: 李晓松 (wwwqifu)
文章摘要:对于SaaS行业来说,建设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把各个SaaS厂商连接起来,共享生产工具,是做大SaaS市场的前提,也是SaaS技术联盟希望达成的目标。

930 架构调整之后,腾讯对 ToB 市场上的每一分变化都格外在意。

当中国商业市场从增量争夺转为存量服务时,SaaS 这个大众认为「中小企业扎堆、不赚钱、大企业不愿去碰」的市场,开始成为腾讯 ToB 的一个重要方向。

表面上看,腾讯直接触碰 SaaS 的最大王牌是企业微信。可巨头对于 SaaS 发展的影响,一定不是自建 SaaS 应用。

聚拢更多优质 SaaS 玩家,构建更具影响力 SaaS 生态,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不过,看到这个趋势的,并非只有腾讯。

一:巨头的 SaaS 战略

 2019 年 3 月,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曾明确表示:「阿里云自己不会做 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 SaaS。」

因此,他提出了「被集成」概念,强调「SaaS 意味着要进入客户的业务流程,这里有太多各行各业自己独特的知识跟价值,需要客户和合作伙伴自己去发掘。」

阿里巴巴更希望打通阿里、阿里云等部门之间的技术,通过阿里云智能平台对外输出 ToB 力量,主攻基础设施云化,而 SaaS 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场景则开放给合作伙伴。

同样,华为也坚守不做业务内容,只做基础平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明确表示:「要把华为云打造成软件企业开发和运营的 SaaS 平台。」

华为公司副总裁、云 BU 总裁郑叶来也强调过:「华为云不碰用户数据,不可能因为帮助用户装修,就将房子据为己有。」

从巨头的 SaaS 战略来看,除了钉钉、企业微信和华为前段时间发布的 WeLink 之外,三方几乎没有自建过其他面向 ToB 市场的大型 SaaS 应用。

可不管是腾讯一直在提的「SaaS 千帆计划」,阿里云提出的「被集成」,还是华为云发布的耕「云」计划,都明确显示了巨头的 SaaS 战略。

做好基础云服务,牵头构建 SaaS 生态,才是更可行、影响更大、触达 ToB 业务更高效的办法。

二:统一标准,SaaS 生态的基础法则

马化腾曾经说过:「对我们来说云计算就是应用公共网络设施对逻辑的组建,像水和电一样融入大家的生活。」

未来,当阿里、腾讯、华为等基础云巨头在搭好主通道,接上水和电之后,最后一公里的亿万应用,只能由数以千万的中小 SaaS 厂商来共同完善。

张建锋曾表示:「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进去把所有产品用我们的方法论重新写一遍,二是他们自己改变一下。」

可前者要处理的事情过于庞杂,即便是力量强大的巨头,也未必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如何利用好基础生态之上的 SaaS 力量,才是腾讯、阿里们优先要考虑的事情。

可是,在基础云上组建 SaaS 生态,这在 ToB 行业头条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大家都知道,打造生态可以更好地弥补单一企业的实力差距。可在不同的研发环境和研发逻辑之下,不同厂商的产品根本没有统一的研发标准。

当前,国内 SaaS 生态出现了太多「互不连通的鱼塘」,这就需要有人率先站出来,带头去打造统一的研发标准。

因此,在 1 月 7 日,腾讯正式启动「SaaS 技术联盟」,联合了一系列优质 SaaS 厂商共建技术中台,就是为了解决 SaaS 厂商间互联互通、高效集成、研发效能等问题。

腾讯云泛互联网产品方案中心总经理、SaaS 生态技术负责人黄炳琪表示:「技术联盟主要着眼于如何用我们的技术帮助大家,帮 SaaS 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标准的问题,去拉通因 SaaS 自由生长带来的一些参差不齐的问题。」

具体而言,联盟主要从 iDaaS(身份即服务)、iPaaS(集成平台即服务) 和 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 这三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1. iDaaS 旨在建立统一的账户体系,实现账户通;

  2. iPaaS 则通过标准快速的应用集成模式,方便厂商间相互集成;

  3. aPaaS 平台将汇集合作伙伴及腾讯云的各项技术能力,比如腾讯云的 AI、IoT、大数据等能力以及 SaaS 厂商在具体业务场景下沉淀的技术能力,方便 SaaS 厂商调用,从而解决厂商研发新品、交付定制化项目时面临的难题。


在黄炳琪看来,标准的统一,会带来集装箱的效应,他甚至认为如果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

「不管是神户还是纽约,它们拉集装箱的车和码头装集装箱的吊车都是一样的,所以,货物才能更容易的在世界流通。」

SaaS 和 SaaS 之间因连通生成的生态和集装箱的逻辑极为相似。每一个统一标准后面,都可以衍生出一套基础设施。

「SaaS 技术联盟把大家聚集到一起,关键也是制定标准、共建共用技术中台,便利终端客户的同时,也会推动 SaaS 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三:SaaS 联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过,好的设想并不意味着发展一定会一帆风顺。毕竟,国内 SaaS 市场正处于成长期,ToB 行业头条认为,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冒出来。

1. 中小厂商要怎么站队?

想定标准的不止有腾讯一家,我们有理由相信,阿里、华为,甚至是纷享销客、销售易都想出来带头组生态、定标准。

那么,未来这个市场会不会出现「二选一」的情况,逼迫中小 SaaS 厂商来战队呢?腾讯说不会,可阿里、华为答应吗?

大家在蛋糕没有做大之前,都说「在产品层面不做绑定,在商业层面不做排他,联盟就决定了大家能够自愿地来、自由地走」。

可任何市场,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市场不够成熟。市场一旦成熟,怎么可能会没有竞争?

2. 标准太多怎么办?

当前,国内其实已经出现很多 iPaaS 平台、aPaaS 平台,那么腾讯的 SaaS 技术联盟要怎么和这些第三方平台相处呢?

多个标准肯定不是问题,手机市场会有安卓、ios 系统,PC 市场会有 Windows、Mac 系统,未来 SaaS 生态一定会有 2~3 个较为公认的标准。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哪些标准可以脱颖而出?这些标准具备哪些特点?中小 SaaS 厂商要如何甄别不同标准?它们要在适应多套标准时,付出怎样的代价?标准的获益方、版权方最终会属于谁?……

问题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如何在探索、前行的过程中解决掉问题,才是值得行业去深思。

3. 联盟中的厂商忠实度

表面上看,搭建联盟不论对平台,还是对联盟中的中小厂商都有好处,可联盟中的参与者,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

平台想吸纳更多中小 SaaS 厂商加入,从而扩充自己的 SaaS 服务能力。中小厂商肯定更希望借助平台的品牌、客户资源和技术能力,实现自己的成长。

双方合作的时候,一定是本着互利共赢的理念。可当业务交错更深,大平台会不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业务?中小企业在资源补充到一定程度时,会不会为了突破瓶颈选择离开呢?

确实,不管是从腾讯表现出的态度、生态的构想和众多厂商的反馈来看,腾讯是一家更开放,更强调合作连接的平台,可合作毕竟是多方参与的,平台和厂商一定要提前想好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案。

五:生态的价值一定是巨大的

虽然我们对联盟抱有无数担忧,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不出问题。至少从理性的角度来看,SaaS 技术联盟的出现是有很大价值的。

就像腾讯云与智慧产业总裁汤道生说的那样:「对于 SaaS 行业来说,建设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把各个 SaaS 厂商连接起来,共享生产工具,是做大 SaaS 市场的前提,也是 SaaS 技术联盟希望达成的目标。」

放眼看一下世界 SaaS 巨头 Salesforce,我们也能知道 Salesforce 的成功并不完全源于它提供的 CRM 服务无人能及。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Salesforce 很早就开始提供整套面向 SaaS 厂商的开发和交易平台,方便 SaaS 厂商基于这一平台研发产品,形成完善的生态圈。

腾讯云泛互联网行业运营中心总经理、SaaS 生态运营负责人王琰说:「我们也希望腾讯能够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利用自己生态的号召力,有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服务于大家。这就是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的一个结果。」

所以,作为腾讯 SaaS 千帆计划下的重要一环,SaaS 技术联盟与 SaaS 加速器、SaaS 臻选并列成为腾讯一云一端三大项目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也成了腾讯进军 SaaS 生态的关键举措。

 注:一云代表腾讯云将为 SaaS 企业提供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支持,一端代表企业微信为 SaaS 企业提供 C2B 的连接能力

当前,国内 SaaS 的发展环境已经较前几年有了重大改善,这是全行业 ToB 转型的必然结果,因为在人口红利日益消退的当下,用工具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ToB 行业头条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腾讯、阿里、华为,乃至京东、头条等巨头都要涉足 SaaS 战场的重要原因。

趋势大家都看得到,可需要关注的是,这些 C 端市场的霸主,谁更有机会率先在 B 端市场占据主动?谁更有机会,率先引领中国 ToB 市场的进一步变革?

不过,乐观会让人走得更远,汤道生也说过:「与欧美 SaaS 市场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比,国内 SaaS 市场仍有巨大想象空间,希望未来有百亿市值的 SaaS 企业从这一生态中生长出来。」

即便中国 ToB 市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可我们却已经看到了未来,并且对未来抱有足够的信心。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