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至2017年移动CRM市场回顾:规模未达预期、“梯队”格局初显
10046
2018-03-27 18:58
文章摘要:移动CRM风雨飘摇三载,“改变”成为主旋律。

在2018年第一个季度即将画上句号的时间点,T研究推出了本年度第一份报告《2015-2017年中国移动CRM市场回顾》。通过分析整个产业以及供应商、企业用户等各方参与者的变化,对近三年国内企业级移动CRM服务市场做出回顾与总结。

1.jpg

通过对比T数据2017年对CRM市场的规模预期,我们发现虽然这三年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并未达到T数据对预期的10.38亿。

6.jpg

由于厂商初期的客户主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企业有些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亡,同时厂商实际的产品及服务未达到最初宣传的标准致使前期快速圈住的用户流失现象严重,这样对续费率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获客方面来看,随着用户认知的愈发成熟,他们更清楚自身的需求,所以在选择上也更加理性化。所以潜增量市场呈现持续收缩态势,由2015年的43.8% 降至2017年的31.8% 。

虽然未达预期,但经过三年的市场教育和洗礼,企业对移动化、云计算等新技术和移动CRM等新产品的认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体现在:

从企业用户方面来看,2015-2017年,移动CRM企业用户的数量(38.1%至55.1%)不断增多。

2.jpg

用户体量持续扩充。主要体现在移动CRM市场内中大型企业用户比重持续提升,由2015年的20.3%增加到2017年约40%,以及企业对移动CRM的投入方面。

3.jpg

认知的提升还体现在企业对不同类型的移动CRM有了更加明确的需求。

2015年至2017年虽然绝大多数用户仍然选择SaaS移动CRM,但对PaaS移动CRM的选择明显增多,由6.7%增至28.6%。

4.jpg

当然,用户对不同类型产品的选择也是基于自身的需求来定的,SaaS移动CRM具有产品更新迭代周期短,频率高、成本投入低、服务质量及解决问题的效率高等特点;而PaaS移动CRM,则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灵活适配系统资源、更好的满足业务的需求等。

同时也说明企业逐渐摆脱了最初的跟风路线,更加从公司的战略高度来导入产品的应用。

在2015年,当时用户对于产品和市场的认知并不成熟,在产品的选择方面还没有自我判断,根据行业内的普及程度和上级部门政策创新的要求为标准盲目跟风,而随着认知的提升,企业更加清楚自己的需求,从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布局和公司销售业务的转型方面做战略部署,选择适合的移动CRM产品。

另外,本报告还选取了部分厂商代表,通过分析其认知度和参与度的变化,了解国内移动CRM市场格局。

5.jpg

从上图可以看出,经过三年时间的长跑,各品牌已呈现较明显的“梯队”格局。

2015年,整体市场尚处于起跑阶段,各厂商的品牌表现差距并不明显,参与度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当然由于部分厂商有倾向性的加大在市场宣传层面的资源投入,因此厂商的品牌认知度出现了略微的差异。

经过一年的认知,到了2016年各移动CRM厂商均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部分厂商优先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 部分则将资源集中于提升销售转化能力及渠道建设方面,导致整体市场的品牌表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而2016年的大规模资源投入也得到了效果的反馈,一部分厂商较为顺利的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而另一部分厂商则在摸索过程中走了弯路或遇到了障碍,2017年整体市场在品牌表现方面呈现出了“梯队” 差异的特征,优势阵营初步凸显。

通过对移动CRM市场的回顾,T研究发现这三年内整体市场是持续进阶的, 而供应商、企业用户等各方参与者发生了各具特色的改变。2018年,我们会持续关注这一市场的动态,为大家带来更多新鲜内容。

完整版报告下载链接:http://www.cniteyes.com/index.php?app=index&mod=File&act=detail&file_id=929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