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赚100亿的大数据商业模式
5641
2018-07-18 10:30    文章来源:吕建伟 阿朱说
文章摘要:能赚100亿,确定?

能赚100亿的大数据商业模式

一、老坑:IT项目定制

大数据有大坑,这个坑和多年前的BI是一个坑,即使你用Hadoop/Spark/HBase新技术,这个坑仍然无数人重复掉:

1、数据抽取:不懂其他ERP、CRM、SCM、HR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含义啊,而且人家其他ERP、CRM、SCM软件厂商也不配合啊,磨磨蹭蹭、接口不提供、数据不及时、数据有错误

2、数据清洗:数据标准梳理和确立(这是无数撕逼)、主数据集中且唯一(这也是无数撕逼)、异常数据修正或清洗(啥是异常啥是正常好难啊)

3、数据建模:我不知道什么业务模型啊,你说要什么报表吧,你拿过报表,我给出

二、新做法:标准IT产品

一个组织,手里有往外灵活支出预算的部门有:

1、有钱需要花:营销、HR

2、有钱但保守:采购、财务

3、有钱但需要到刀刃上:销售

4、固定:研发、IT、生产、客服呼叫中心、维修

所以现在不少搞大数据的,都垂直在某个领域或某个行业了,比如要么是营销和HR领域,要么是零售行业或工业制造行业。尤其在数字营销领域扎堆的厂商居多。他们往往瞄准在数字营销方面有大需求的行业,如网上零售获客、网上旅游获客、网上教育获客、网上美容医疗获客、网上互联网金融获客...。

他们往往不对接企业内部系统,根本不管ERP、CRM、SCM、HR等等,所以不存在数据抽取、数据清洗的焦油坑事。他们主要搞无埋点用户行为跟踪、搞市场情报爬虫&社区客户评价&友商比价抓取、搞潜在客户商机挖掘。他们有自己的用户行为跟踪引擎、爬虫引擎,他们的数据是他们自己产生的。

他们的模型也是事先建设好的,不用你给提建议定制模型。

所以,他们仗着新技术、海量数据实时数据处理技术,仗着模型和引擎,甚至有的大数据厂商提供的是软硬一体化,因为大数据平台配置起来比较复杂,让很多当地的实施合作伙伴技术门槛很高,所以大数据厂商就搞了软硬一体化,把软件都预置在高性能服务器里,都初始化配置好了,所以他们一般每个大数据项目400-500万,发给当地实施合作伙伴,开箱即用,完全是标准产品型商业模式啊。

三、新核弹:向数据驱动的咨询分析服务商转型

上述做法,已经让很多人垂涎三尺了(怎么我过去没想到呢)。但是,还有更新的做法(哦?太厉害了)。

虽然上述做法已经标品化了,但是仍然需要一个企业客户安装一套。

如果所有企业客户只安装一套,就运行在云端,那岂不是美事

但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美的事呢?

嘿嘿,只要你峰回路转。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

那就是,包装自己成为咨询服务商,提供的不是大数据平台工具和应用模型,而是洞察分析报告。收费模式是:模型x份数x次数。

不是说搞一系列的可视化报表100万卖你一套,而是给你出分析报告。当然报告也是自动模板生成的,这对计算机不是什么难事。这就能把一套报表进行N年N次收费了。

另外,出单家企业的报告还是竞争力不强,只能和这家企业的往年数据进行对比。这还是容易被大客户压制,形成本地数据平台安装实施、购买一套报表的老路老坑。

但,如果你故意设计产品模式,可以搞成让客户和同产业同行业甚至友商对比,那数据平台只能安装在公有云,因为要做整个行业整个产业的横向对比嘛,必须在云端获得这个行业这个产业的全量数据,这是一个单点企业没法要求大数据厂商私有部署的,为了和同行同业对比,它也甘愿把数据存储到公有云端。再不济,做个排行榜啊,让他们挣榜啊。

四、星球大战:继续商业模式转型,中立第三方业务服务抽水

还不够,还不够。

跪了,这不是已经很满足了嘛,还有新招?

对,数据报告,是按模型x份数x次数收费收的很爽,而且和同行同业对比,必须公有云,不用全国实施和技术支持。

但客户拿上你这份数据报告干什么,你就管不了了。

比如,客户拿上你的数据报告去做金融信贷去了,去做人才招聘去了,去做预算规划与审批去了,嘿嘿嘿。这里面的钱就大了去了。

如果,你充当中间方,出具第三方数据报告当做中立凭据,嘿嘿嘿,那么上述业务,你就可以抽水了。比如一家非上市民营企业,因为你的第三方数据报告而贷到了1000万款,给你中间抽佣1%,嘿嘿嘿。

不是我教你坏。

现在你就明白我说的标题:能赚100亿,不是吹牛了吧。

但是,能这么赚钱的企业,应该很少很少。就是因为:IT服务、数据服务、业务服务,这都是不同的商业模式、品牌、营销、销售、人才能力模型。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