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RPA,下一个风口?
12550
2019-07-29 14:08    文章来源:T媒体
文章摘要:Gartner 最近报告称,2018年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软件收入增长63.1%,至8.46亿美元,成为全球企业软件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Gartner 分析师还预计,仅今年RPA软件营收就将达到13亿美元。

Gartner 最近报告称,2018年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软件收入增长63.1%,至8.46亿美元,成为全球企业软件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Gartner 分析师还预计,仅今年RPA软件营收就将达到13亿美元。

但是,尽管有这种强劲的增长,该技术在更广泛的企业自动化社区中仍然经常被误解。通常RPA仍然被错误地与人工智能相关联。

根据德勤的定义,RPA是“利用用户界面的软件以及可以在任何软件上运行的系统,包括基于web的应用程序、ERP系统和大型机系统实现基于规则的流程的自动化”。定义虽然给出了,但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RPA的应用,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以及将塑造行业未来的新兴趋势,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RPA。

什么是RPA?

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过程自动化中的“机器人”有点虚幻。这是因为RPA是一个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它不以物理形式存在。虽然人工智能(AI)软件可以与RPA协同工作,但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

为什么公司要探索RPA?

持续改进和自动化是探索RPA的组织的首要战略重点。与昂贵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相比,机器人通常成本低且易于实现,不需要定制软件或深度集成。因此,它们仍然是可访问的IT基础设施。

这些平台旨在自动化重复的、低价值的活动,如处理保险索赔、工资、填写表单和执行计算。从员工的工作流程中去除这些世俗的实践可以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高价值的任务,比如战略规划和公司治理。

RPA-magic-quadrant-Gartner.jpg

 

Gartner的RPA软件魔力象限

与机器人过程自动化相关的还有节省成本的机会。例如,一个公司可以应用RPA来减少其内部招聘需求和/或对外包的依赖,这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的生产力。

除了这些好处,RPA还承诺进行技术改进。首先,自动化过程有助于消除人为错误。RPA还可以通过嵌入的法规和法律要求确保更高的遵从性标准。最后,RPA允许监视各种工作流中的事件,包括客户服务活动和技术支持。

 

哪些企业正在投资RPA?

Gartner 在一份综合评估中发现,2018年排名前五的RPA厂商控制了4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六和第七的供应商在2017年至2018年间实现了三位数的收入增长,进一步突显出该行业的强劲增长。作为业内排名第一的公司,UiPath去年通过一系列D轮融资筹集了5.68亿美元,估值达到70亿美元。

这笔资金由对冲基金科图管理公司(Coatue Management)牵头,Alphabet旗下的CapitalG、红杉资本(Sequoia)、Accel、马多纳风险集团(Madrona Venture Group)、IVP、Dragoneer、惠灵顿、金沙资本(Sands Capital)以及T. Rowe Price & Associates提供咨询的基金都参与了其中。


同样是在去年,排名第二的Automation Anywhere以26亿美元的估值从软银筹集了3亿美元。随着风险投资家继续在该行业进行大量投资,未来增长的潜力仍然是主要的动力。许多投资者认为,RPA是推动几乎所有行业的全球数字化转型所必需的根本性转变。

新趋势

由于这种持续的资本投资,RPA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在这个动态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突出的趋势。

1. 几个行业正在引领RPA。尽管机器人过程自动化在所有行业都是可见的,但在RPA的应用中,一些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银行、保险公司、电信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都显示出更高的投资利率。由于RPA解决方案很容易与遗留系统集成,这些组织可以在过去技术投资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计划。


来源:RPA采用的国际化趋势

2. RPA是通往更智能技术的大门。如前所述,RPA和人工智能等认知技术仍有明显的不同,但如果结合使用,它们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对于许多组织来说,机器人过程自动化开启了他们数字化转型的开端。也就是说,RPA是进一步探索认知自动化的门户。德勤发现,在实施和扩展RPA的企业中,有28%也在实施认知自动化,这更突显了这一趋势。只有6%没有实施RPA的人在追求认知自动化。

RPA的未来

随着RPA继续吸引大量投资,IT行业的重量级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像IBM、Microsoft和SAP这样的大型软件公司正在积极地与RPA供应商合作或收购RPA供应商。因此,这项技术已经开始触及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当他们开始推出针对特定数字业务需求的功能时,这些条件为新兴的RPA供应商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前进道路。可以说,随着企业自动化市场的持续增长,相关的变革性变化几乎是确定无疑的。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