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IM工具在中小企业中只能“苟延残喘”吗?| 研报×To B
5234
2016-11-05 14:32
文章摘要: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 分析师 丁兆增 这里是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在 T 客汇上的研报专栏。我们每周针对企业服务领域,进行深度解读。 企业级 IM 工具如今已逐渐成为众多企业的标配工具,不论是腾讯 RTX 这类专门的即时通讯软件,还是阿里钉钉这类软件内部嵌入即时通讯的功能,企业都希望将此成为员工进行交流协作的载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 分析师 丁兆增

这里是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在 T 客汇上的研报专栏。我们每周针对企业服务领域,进行深度解读。




企业级 IM 工具如今已逐渐成为众多企业的标配工具,不论是腾讯 RTX 这类专门的即时通讯软件,还是阿里钉钉这类软件内部嵌入即时通讯的功能,企业都希望将此成为员工进行交流协作的载体。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时首选的仍然是微信、QQ 这类消费级 IM 工具。而在中小企业市场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企业级 IM 工具就只能如此「苟延残喘」下去吗?

1. 中小企业员工沟通交流几乎不会首选企业级 IM 工具

数据表明企业员工在内部进行沟通交流时首选微信、QQ 等消费级 IM 工具占绝大比例,达到 74.7%。而选择腾讯 RTX、环信、智齿 ID 等企业级 IM 工具的只有 17.1%,另外 8.2% 的企业则会首选企业内部自己开发部署的 IM 工具。可见,即使是在工作中,拥有绝对用户体量的消费级 IM 工具仍然是企业员工内部交流的首选工具。

im%e5%b7%a5%e5%85%b7%e7%b1%bb%e5%9e%8b

而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虽然消费级 IM 工具仍然是不可逆的主流,但是 500 人以上大型企业首选企业级 IM 工具和企业内部部署的 IM 工具的比例均有所提升。而企业级 IM 工具在中小企业中的市场却被挤压的更为严重,首选企业 IM 工具进行内部沟通的仅占 15%。

%e4%b8%ad%e5%b0%8f%e4%bc%81%e4%b8%9a

2. 即使首选企业级 IM 工具,也不会经常使用

500 人以下中小企业在各类型 IM 工具使用频度上也彻底暴露了企业级 IM 工具的尴尬局面。对于消费级 IM 工具,有 40.5% 的企业员工表示随时都会用来进行内部沟通交流,而表示随时都会用企业级 IM 工具来进行沟通的仅有 25%,远低于消费级 IM 工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 500 人以上大型企业中,对于企业级 IM 工具有高达 63.6% 的企业员工在日常企业内部沟通时随时都会用企业级 IM 工具。近 40 个百分点的差距,让企业级 IM 工具在中小企业的处境显得更为窘迫。

%e4%bd%bf%e7%94%a8%e9%a2%91%e5%ba%a6

%e5%a4%a7%e4%b8%ad%e5%9e%8b%e4%bd%bf%e7%94%a8%e9%a2%91%e5%ba%a6

3. 企业级 IM 工具在中小企业中为什么只能「苟延残喘」

(1)企业管理层面: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体制不够成熟,管理较为松散,管控力度不足,难以通过强制性的「政策」约束员工使用公司统一部署的企业级 IM 工具进行沟通交流。且对于初创型的小微企业而言,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情况较多,对于专门的企业级 IM 通讯工具需求较低。

(2)员工使用习惯层面: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于 2016 年 6 月发版的《2016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IM)用户市场调研趋势报告》数据显示,500 人以下中小企业中使用企业级 IM 工具 10 年以上的仅占 2.7%,500 人以上大型企业该比例为 8.5%,两者相差较大。中小企业员工对于在工作中使用企业级 IM 工具没有形成足够的认知和习惯。而对于微信、QQ 为代表的消费级 IM 工具,渗透率如今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以微信为例,六成以上的用户每天至少打开微信 10 次,且超过三成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不低于 30 次。在工作中需要沟通交流时,企业员工会习惯性的选择微信、QQ 等消费级 IM 工具,而不是公司专门导入的企业级 IM 工具。

4.「苟延残喘」的企业级 IM 工具能否续上一口气?

(1)新的契机:

《2016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IM)用户市场调研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一年内有引入企业级 IM 工具计划的企业中 500 人以下中小企业占比达 78.8%,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级 IM 工具的需求上升势头明显。

(2)把握契机的方法:

企业级 IM 工具在产品本身应该更加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操作更加简洁,简化流程,满足中小企业扁平化管理的需求,提升办公效率。另外需要打破与其他 IM 工具(包括消费级 IM 工具)之间的信息传递壁垒,同样提升企业对外沟通交流时的效率。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