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中心赋能“数智气象”:让天有可测风云
233
2025-08-05 18:34
文章摘要:8月8日,主题为“共铸高质量 智赢高价值”的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数据中心样板点发布会将在北京隆重召开,让我们提前领略智慧数据中心在数智气象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但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古人依然凭借经验与智慧预测天气。例如,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和移动轨迹,人们便能推测短期天气变化。同时,随着季节轮转,古人持续观察、记录气象、物候、天文的循环往复,逐渐摸索、总结出了流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

与古代缺乏科学仪器分析云雨现象不同,今天,人们通过卫星、雷达以及几乎覆盖全球的天气观测网,可以对天气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有效监测。在此过程中,构建数字气象基础设施,实现算力、算法、数据统一调度,已经成为气象行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落地,面对海量气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气象数据中心在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等方面正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如何打造新一代智慧数据中心,正成为推动气象行业数智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12.jpg

数智气象建设提速,数字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随着气象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地球系统数据资源不断拓展,气象数据应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如今,我国已初步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慧数字气象预报体系,气象服务已经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109个“城市大脑”,气象数据已经成为众多行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同时,气象行业数智化转型也给数字气象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算力不足、存储与传输瓶颈凸显。截至2024年,我国气象数据的存量已达75PB,且每年以17PB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气象预报分辨率持续提升,让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但受限于网络带宽,气象数据跨区域协同计算效率亟待提升。

其次,传统数据中心亟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采用自主创新的计算、存储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不仅可以保障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还能以更低成本提供更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第三,数据中心用电量大、能耗高,绿色低碳发展迫在眉睫。气象数据的快速增长和预报分辨率的提升,不仅带来了存储和计算设备的持续增加,也让数据中心能耗节节攀升。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气象行业亟需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并借助AI技术的应用,提升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效率,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与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智慧数据中心,为数智化转型夯实底座

如今,AI在气象行业的深入应用,正推动传统数据中心加速与网络、云计算等融合发展,全面迈向智慧数据中心。新型智慧数据中心作为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将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

在安全可靠层面,智慧数据中心通过在整体架构、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自主创新,既可实现算网存深度协同,也能确保从器件到整个数据中心的全方位安全可靠,进而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计算效率,提升存储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响应速度,并以创新的网络技术满足更高性能和更大规模的算力需求。

在智能层面,智慧数据中心通过实时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对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全链可视化监测,不仅能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点,减少故障排查时间,简化运维管理,也能变被动为主动,实现AI预测性维护,即便发生故障也能迅速采取措施让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

在绿色层面,智慧数据中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以实现电力供应、冷却系统与算力需求之间的高效协同,提升整体能效;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手段,降低能耗水平;借助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并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可提升数据中心的电力供给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除了在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等方面表现突出之外,智慧数据中心的建设,可根据行业特有的场景化业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支撑,帮助行业实现AI技术创新应用的突破。

从风云气象卫星数据中心,洞见数智气象未来

如果说在太空中时刻观测地球的气象卫星是洞悉风云变幻的“眼睛”,那么地面应用系统就是解读“眼睛”所获海量信息的“大脑”。作为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系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地面应用系统在卫星发射后会通过天地一体化的运行控制系统协调卫星遥感仪器的观测与地面系统运行处理任务,组织高效执行卫星下传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和应用服务等任务。

目前,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存档的各类卫星数据已经达到48PB,日增存档数据19TB,年服务量约17PB。数据的快速增长,也给风云气象卫星数据中心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风云三号配套机房的面积有限,而设备空间需求量大;对算力、存储等资源需求量大,需要匹配高功率、高密度机房;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及环保要求,需要兼顾绿色节能。

为此,风云三号数据中心决定与华为合作,采用华为智能微模块+氟泵列间风冷空调、电力模块+锂电及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机房空间,为风云三号打造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的智慧数据中心。其中,华为智能微模块将IT机柜、制冷单元、配电模块等集成在一个密闭冷通道内,可有效降低PUE。华为超融合电力模块则部署超高密模块化UPS,不仅所有模块支持在线热插拔,还能有效减少整体供电链路损耗。

不仅如此,作为风云地面应用系统首个全栈自主创新的智慧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不仅在机房基础设施、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上全面采用自主创新产品,在操作系统、数据库、负载均衡调度软件等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

如今,在地面应用系统这个至关重要的“大脑”中,智慧数据中心正扮演着核心智能中枢的角色,并通过强大的数据汇聚、处理、分析和智能应用能力,为天气预报精准化、气象卫星服务高效化提供坚实支撑,让“天有可测风云”真正成为现实。未来,在风云气象卫星智慧数据中心标杆的引领下,我国气象行业也将加快智慧数据中心建设,提速数智化转型的步伐,迈向数智气象新未来。

8月8日,主题为“共铸高质量 智赢高价值”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数据中心样板点发布会将在北京隆重召开。届时,与会嘉宾将汇聚一堂,共同探索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算力底座,并实地探访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卫星地面机房,深入了解风云气象卫星智慧数据中心建设的成功实践。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